首页 > 都市言情 > 历代风云五千年 > 第306集:城南徙木

第306集:城南徙木(2/2)

目录

老兵没回头。他走到卫鞅面前,浑浊的眼睛盯着那箱钱,又看看木头,干裂的嘴唇动了动:“左庶长说话,算数?”

卫鞅点头:“秦法之下,君无戏言,官无戏言。”

老兵咧开嘴笑了,露出缺了两颗牙的牙床。他扔掉木棍,深吸一口气,弯下腰,用肩膀顶住木头的底部。他的右腿明显使不上力,整个身子都往左倾斜着,像棵被狂风压弯的老玉米。

“嘿!”他低喝一声,肌肉绷紧,木头被缓缓抬起。三丈高的松木压在他肩上,让他本就佝偻的背更弯了,那条瘸腿在地上打了个趔趄,差点跪倒。

“慢点!”有人忍不住喊。

老兵没停。他一步一挪,朝着北门的方向走去。木头太高,挡住了他的视线,他只能凭着记忆往前走。粗糙的树皮蹭得他脖子通红,汗水顺着额角往下淌,在下巴上结成了冰碴。

围观的人都跟了上去,没人说话,只有沉重的脚步声和木头偶尔撞到墙壁的“咚咚”声。从南门到北门,整整三里路,平日里半个时辰能走完,这天却走了一个多时辰。

夕阳把老兵的影子拉得老长,和那根木头的影子叠在一起,像一条挣扎着前行的巨蟒。路过五羊皮馆时,馆里的掌柜探出头来看,惊得手里的算盘都掉在了地上。路过粮铺时,老板娘把刚蒸好的馒头递出来,想让他歇歇,被他摆摆手拒绝了。

快到北门时,老兵的脚步越来越慢,肩膀上的木头开始晃动。他咬着牙,把全身的力气都灌进那条好腿里,每走一步,地面都被踩出一个浅浅的坑。

“到了……”有人指着北门的城楼喊道。

老兵猛地停下,将木头往地上一放。“咚”的一声,震得北门的守军都跑了出来。他直起身子,想笑,却“哇”地吐出一口血来,溅在雪地上,像一朵绽开的红梅。

卫鞅早已骑马赶到,正站在北门楼下等他。他示意侍从把钱箱抬过来,打开:“点清楚,五十金,一分不少。”

老兵看着那些黄澄澄的铜钱,手伸了几次,都没敢碰。他这辈子,见过最多的钱,是当年从军时领的三个月军饷,加起来还不够这箱子里的一个零头。

“拿去吧。”卫鞅把箱子往前推了推,“这是你应得的。”

老兵颤抖着伸出手,抓起一把铜钱,冰冷的金属触感从指尖传来,真实得让他想哭。他忽然“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朝着卫鞅磕了三个响头,又朝着皇宫的方向磕了三个头,然后抱着钱箱,一瘸一拐地往家走。

人群里爆发出雷鸣般的议论声。

“真给了!五十金啊!”

“左庶长没骗人!”

“我就说嘛,新法令不一样!”

卫鞅站在北门楼下,看着老兵远去的背影,又回头望向南门那棵老槐树。暮色渐浓,栎阳城里的灯火一盏盏亮了起来,像撒在黑夜里的星星。

他知道,这根木头,不仅仅是从南门挪到了北门。它挪走的,是积在秦人心里几十年的疑虑;它立起的,是新法的威信,是秦国的希望。

旁边的景监低声道:“左庶长,甘龙太傅那边……怕是又要发难了。”

卫鞅没回头,只是望着远处宫城的方向,那里,秦孝公的书房还亮着灯。他淡淡道:“让他们来。新法要行于秦国,总要敲碎些旧东西。”

夜风渐起,吹起他的衣袍。北门的城楼上,一面黑色的“秦”字大旗在风中猎猎作响,像是在为这场刚刚开始的变革,奏响序曲。

那天晚上,栎阳城里家家户户都在谈论这件事。五羊皮馆里,几个西戎商旅赌钱时,把赌注从羊皮换成了秦半两;城西的铁匠铺,老匠人连夜给儿子打了把新锄头,说明年要多开几亩荒地;连最偏僻的贫民窟里,那个瘸腿老兵的家门口,都挤满了想沾点喜气的邻里。

而卫鞅回到府邸时,案上的《垦草令》竹简已经堆得老高。他拿起笔,在最后一卷竹简上写下:“民信其法,则国必强。”烛光下,他的影子映在墙上,挺直如松。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