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十国风华 > 第二百四十九章 角抵之乐

第二百四十九章 角抵之乐(1/1)

目录

正当王承诲与杨骏静候王殷的答复之际,王殷忽地爆发出一阵爽朗大笑,言语中带着几分诙谐:“说来也怪,这黄德平究竟在捣鼓些什么?如此磨蹭,难道不知杨大人远道而来,我这东道主可要好好尽尽地主之谊呢?”

话音未落,门外便响起了黄德平略显慌张的通报声,他匆匆言道:“节帅,一切均已准备妥当,您看,是否可以即刻开始了?”

王殷闻言,笑声更响,大手一挥:“既已备好,便带杨大人瞧瞧我魏博军的‘乐子’!”

说罢,他率先迈步出帐,铁鞭上的铜环叮当作响,杨骏与王承诲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一丝凝重,随即快步跟上。帐外的空地上已燃起数十堆篝火,火光映着数百名披甲的士兵,他们围成一圈,中间留出一片空地,地上铺着厚厚的毡毯,显然是为某种较量做的准备。

黄德平站在圈外,额角还挂着汗,见王殷出来,连忙躬身:“节帅,按您的吩咐,选了军中最擅搏杀的十人。”

王殷点了点头,然后指着空地对杨骏道:“杨大人是文官,怕是没见过我魏博军的‘角抵’?今日让你开开眼——这些都是能在乱军里取上将首级的汉子!”

话音刚落,两名赤裸着上身的士兵便跳进圈中。他们肌肉虬结,皮肤上布满伤疤,随着鼓声响起,两人瞬间扭打在一起,拳脚相撞的闷响在夜空中回荡,看得周围士兵齐声呐喊,声浪几乎要盖过黄河的涛声。

杨骏的指尖微微发凉。他哪里看不出,这哪是“乐子”,分明是王殷在炫耀武力——用最原始的搏杀,展示魏博军的强悍。他不动声色地看向王承诲,见对方紧盯着场中,喉结轻轻滚动,显然也明白其中的意味。

王殷忽地贴近杨骏,手中稳端两碗佳酿,笑意中带着几分深意:“杨大人,您觉得我这麾下的儿郎们如何?”

杨骏心中暗自思量,王殷此举,无非是想借兵力之盛,秀一秀自己的“肌肉”。他面上不动声色,嘴角勾起一抹淡笑:“魏博军,那可是历经战火洗礼的精锐之师,勇猛难挡,堪称大周坚不可摧的壁垒。只不过嘛……”

王殷闻言,顺势将一碗酒递至杨骏面前,眼神中闪过一丝好奇:“只不过什么?”

杨骏轻抿嘴角,话语中带着几分温婉的谏言:“如此虎狼之师,若能转而致力于守护疆土、安抚百姓,再投身水利建设,让黄河两岸的黎民百姓得以安居乐业,那他们对节度的敬仰与感激之情,怕是要如滔滔江水,绵延不绝了。”

王殷的笑声戛然而止,盯着杨骏的眼神陡然锐利:“杨大人这是在教我做事?”

场中的角抵已到尾声,一名士兵将对手摁在地上,周围爆发出震天的喝彩。王承诲趁机上前一步,笑道:“爹,杨大人也是好意。今年年初卫州治水,若不是咱们魏博军从中帮忙夯堤,怕是要淹了半个州——百姓都念着呢。”

王殷的脸色稍缓,忽然从亲卫手中夺过弓,搭上一支雕翎箭,对准百步外的靶心,弓弦一响,箭羽如流星般射出,正中靶心的红圈。王殷看着靶心,笑声道:“我魏博军的本事,可不止于搏杀。只是这世道,让他们不得不只能搏杀啊!”

杨骏望着那颤动的箭羽,忽然明白了:王殷此番举动看似是在炫耀,其实是在挣扎与纠结,在他平静的表面下,其实隐藏着的是恐惧——他怕朝廷忘了魏博军的战力,怕失去这柄“护堤的刀”。

篝火渐渐燃得旺了,黄德平又端来三只酒碗,斟满了琥珀色的烈酒。王殷端起一碗,递给杨骏:“这可是我们当地的粮食酒,当年打契丹人时,天气寒冷,可就是靠着这酒的烈才让我扛过严冬,今日你俩来了,倒是好生尝尝。”

杨骏从容接过递来的酒碗,碗中酒液宛若温玉,澄澈而诱人。他毫不迟疑,干脆利落地将满满一碗酒一饮而尽,尽显豪爽之气。一旁的王殷目睹此景,亦是爽朗一笑,随即仰头,同样将碗中佳酿一饮而空,而后朗声笑道:“瞧杨大人这英姿勃发的模样,不料酒量如此不凡!”

杨骏轻轻执起酒碗,嘴角勾起一抹浅笑,悠然开口道:“士为知己者死,酒之于人,亦复如是。我自认为酒量平平,无甚出奇之处。只怕是今日踏足此地,得见节帅英姿,又目睹魏博军的雄壮风采,心中喜悦难掩,这份欢愉之情,竟使得酒量也似跟着水涨船高起来。”

杨骏的一席话,犹如春风拂面,让王殷心中的阴霾一扫而空,不禁由衷地绽放出爽朗的笑声:“早在此地落脚之时,我便风闻杨大人在京城中的名声如雷贯耳,凡是有幸得见杨大人风采之人,无不交口称赞,赞誉之声四起。今日一见,方知所言非虚,杨大人的确是名符其实,令人钦佩不已!”

“哈哈,节帅这话赞誉了,杨某愧不敢担!”

此刻,角抵之戏已圆满落幕,一名身形魁梧、气势如虹的士兵力压群雄,摘得了桂冠,四周的士兵们瞬间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浪滚滚,直冲云霄。王殷见状,嘴角勾起一抹笑意,朗声道:“杨大人,在下有个不情之请,还望杨大人能够应允,不要推辞!”

杨骏闻言,心中微感诧异,不解王殷此番举动背后所藏何意,但他面色不改,轻轻颔首,语气中带着几分客气与诚恳:“节帅此言差矣,太过客气了。节帅但有所求,只要是杨某力所能及,定当全力以赴,绝不推辞。”

“此事于他人而言,无疑是棘手之难,但对杨大人您来说,不过是信手拈来、易如反掌。我常听人赞颂杨大人的诗词,说是名扬四海,声震寰宇。今日您来我魏博军大营,不知可否屈尊挥毫泼墨,即兴赋诗一首,也好让在场的将士们得以聆听雅韵,一饱耳福?”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