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悄悄地我在海里采矿 > 第434章 人工智能生命体

第434章 人工智能生命体(1/2)

目录

岛上现在生产的芯片型号,已经迭代极芯九号,性能已经比最新型号的因特尔强,设计中的十号,更是计划在年底前面世。

这些自产的最好的性能的芯片,目前只用于夏岛内部的产品,如人形机器人,机械骨骼,无人飞机和正研究中的无人小潜艇。

看完生产制造车间群出来,王铭洋再次肯定了自己的研究战略没做错。

虽然自己拥有超级大脑,学习和研究各种新技术并不难,但如果自己每一项研究都参与其中并像以前那样亲自指导,最终取得的成果终究是有限的。

当然,如果仅仅打理一间科技公司,肯定是能做到世界第一的,但现在是想要建立一个国家,而且是国土面积先天不足的那种,就必需在多个领域跨界拥有大量的领先科技。

要在人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实现这个目标,最好的就是走精兵路线,但顶尖的技术人才在哪里都是稀缺资源,以夏岛实验室现在的条件,根本无法吸引这些顶级人才的加盟。

但如今,有了智能辅助设计中心的助力,实验室里的普通人才将有机会变成高级人才,高级人才会变成顶尖人才,科研实力会迎来跨越式的增长。

按照王铭洋的计划,他以后会把主要的精力集中在完善和提高人工智能的算法研究和约束上。

辅助设计中心的智能程度越高,提供给研究人员的帮助就越大。

等硬件算力和算法达到一定程度,辅助设计中心或许会成长为堪比人类顶尖技术团队的个体,就像某些科幻电影里曾经出现过的那些场景。

当然,为了避免出现《终结者》那样人工智能失控的情况,王铭洋在完善算法的同时也一直在思索着应该如何更好的约束它。

时间很快在大伙的忙碌中过去,夏岛一天一个样,愈发繁荣。附近四个部落的民众出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每天都有人主动申请入籍夏岛。

王铭洋用半个月的时间重构了人工智能的底层算法,同时升级了超算矩阵的操作系统,让人工智能初步具备了自我优化能力。

新的系统调用逻辑和算法,使超算的资源利用率提升37%,而智能散热系统能根据运算负载动态调整制冷功率,使数据中心的能耗指标降至领先全球的水平。

同时,当四台超算联合组成的算力矩阵当中的某个计算节点出现硬件故障时,系统能在5毫秒内完成任务迁移,确保关键任务零中断。

这种从底层逻辑植入的AI基因,让夏岛的超算矩阵不仅是计算工具,更成为会自我进化的智能生命体。

这个智能生命体现在虽然如初生婴儿般弱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将成长为一个庞然大物。

为了方便跟这个智能生命体交流,王铭洋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启源”。

完成今天的工作,王铭洋慢慢地沿着小石块铺成的环岛步道回家。

走了几分钟,就看见李美华带着儿子在前面的沙滩上玩耍,阿古丽在一旁跟着。

儿子是十几天前跟着爷爷奶奶和周燕姿等人过来的,这是他们第一次来这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