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地下工厂2(1/2)
这种"数字孪生"生产模式,让夏岛的钛铝合金铸件生产成本降低一半,良品率却从79%提升至91%。
这种新型的钛铝合金,各方面的性能参数太过优异,已经被王铭洋列为不可外售的战略物资。
等以后研究出更加优秀的型号,这个TL01型就可以考虑外销了。
跟工作人员聊了十几分钟后,王铭洋等人就离开了,前往下一个车间。
"最新版本的智能辅助大模型,已经能自主设计无人机气动布局。"
无人机研发主管基里连科有些激动地指着屏幕上的三维模型,跟王铭洋汇报:
"昨天它提出的三角翼变体设计,比我们自己原有的方案升阻比提高19%。
经分析,大模型这种自主创新能力的背后,是对全球航空论文、风洞数据和飞行试验报告的深度分析和学习。
我们甚至怀疑,这个系统能从飞行动物如蜻蜓和信天翁的飞行姿态中提取空气动力学规律,为无人机设计提供生物仿造启发。”
越说,基里连科对智能辅助中心的能力越感到不可思议。
“看来,你们适应新技术运用的能力很不错嘛,这么快就将它用在新无人机的研究工作上。”
听手下的人这么说,王铭洋心中十分自豪,嘴角甚至忍不住微微上翘。
看来,自己多年来致力打造的智能辅助设计系统非常强大。
随后,王铭洋对基里连科和他的团队表示赞赏。这些乌可兰专家,技术功底还是很扎实的。
有实力,而且不排斥新的知识,跟得上时代的变化,这正是自己想要的,不枉费当初花大力气把他们从乌可兰请回来。
"上周,我们参考拆解的普惠PW1500G,利用系统重新设计了固定无人机的发动机,模拟结果同样比较理想。我们的团队已经开始制作样机。
未来,等实验室的金属3D打印技术突破,航空发动机将可以采用这项技术来制造。
这样不仅能提高我们的生产效率,还可以降低旋转叶片和机构的误差,抑制偏振情况。"
充分领略过智能辅助设计系统的强大之后,他和团队成员对自己的同事能搞定金属3D打印技术没有了一丝怀疑。
“基里连科,你和你的团队非常不错,这个月的奖金加倍。希望你们再接再励,继续做出更好的成绩。”
王铭洋毫不吝啬的给对方发钱钱。
这些从乌可兰聘请过来的军事技术研究人员,真的是帮了自己的大忙。
有了他们的帮助,王铭洋在很多方面的技术,一下子就捅破以前的那层窗户纸,从而让夏岛的军事技术在短短几个月就踏上另一个台阶。
相信再过三几年,夏岛就可以真正具备自保的实力。
超算和人工智能系统的完全部署,简直是给夏岛实验室的技术研究插上了翅膀,各项目的推进速度简直超乎意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