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忙碌的天仙(2/2)
周元曦道:“我怎么听说这家里还有两个人。”
那中年男人感觉周元曦的威胁比周琰更高,抱着女儿往身后的门边退了退,恶狠狠道:“没了,没死的也快死了,你们快走吧,不要来了,讹不到钱的!”
周琰赶紧解释道:“你们误会了,我们不是曾家的,我们是渔阳郡罗氏的,我父在京中为官,听说了夸服镇罗秀娘的事,命我兄弟二人来看看。”
罗姓是渔阳郡的郡望【1】,所以周琰假称自己是从渔阳郡来的。
那男子不确定的看了一眼周琰,又看了看周元曦,觉得这个应该是个哥哥,于是他问周元曦:“你们真是渔阳郡罗氏的?”
周元曦不善说这种谎,周琰赶紧抢着道:“自然是真的,不然我们来这里做什么?”
那男子搂紧了女儿,然后又仔细打量了一下周元曦和周琰,觉得看着两个人的衣服和举止,不像是来讹钱的。
于是他转身进门:“那……两位进来喝点茶吧。”
周元曦和周琰互相看了一眼,随着这人进了屋。
这个邻居的家里也是清贫,只一间小厅,左右两个耳房,开了一个后面出去,屋后有个更加破旧的低矮屋子做灶间。
男人把女儿放下来,让她去灶间找母亲,又冲灶间喊了一嗓子让女人烧热水泡茶。
“罗家没人了,秀娘和她母亲卖身给李员外去了。”男人愁眉苦脸的说,“曾家的人隔三差五来闹,她母女两个没处去了,只好依托高门为奴婢安身。”
周元曦脸色煞白:“这……太平之时,无天灾更无兵祸,致使良民卖身为奴,是天子之过……”
周琰心疼的偷偷在袖子里握了握他的手,转头对邻居道:“不知这李员外府上在哪里,我渔阳罗氏也不能眼见族人为奴婢,烦请大哥带我们去把人赎回来。”
这罗秀娘也是上辈子造了孽,遇着这样的人家。
她家自祖父辈从外地到了京畿夸服镇,本来日子过得不是很容易,好在一家人勤劳简朴,日子也是能过下去,后来周元曦的哥哥起,百废待兴,广施仁政,罗家的日子更是一日比一日好了。
结果突然来了个大肚子病,罗家男丁都死绝了,日子一落千丈。
罗秀娘没有父兄撑腰,性子本来就软弱,结亲的时候她母亲想着女儿性子软弱,怕她到了婆家婆婆为难她。便一分钱的聘礼都没收曾家的,还把家里能拿得出来的东西都拿了出来叫她带去了婆家。
结果这曾家对她百般磋磨就算了,在得知她身体败坏了,不能再生养之后,就把她休了,还打了她一顿,腿都打折了。
罗秀娘被扔回了一贫如洗的娘家,日日以泪洗面,好不容易将腿伤养好了,能下地走动了,曾家人又来了。
要求他们家退还本就没有给的聘礼!
原来这罗秀娘人虽然软弱,身子不好,但是胜在人勤快老实,夸服镇李家村有个李老太儿媳妇没了,留下两个年幼的孙子,她听说了罗秀娘人品不错,老实善良,就想着把罗秀娘娶回家去给孙子当后娘。
罗秀娘本就是受了曾家的欺,她被休回家之后还能嫁人,曾家人不干了!
本来没什么事儿,可这罗秀娘日后的日子若是过安稳了,那不正是说明了曾家丧尽天良么?原本这事儿就闹得沸沸扬扬的,再让罗秀娘安安生生的改嫁了,给两个男孩儿当后妈,她要是平平安安的做了李家村的媳妇,养大了李家两个儿子,那曾家村麻烦就大了!
不怕灾不怕病,就怕没指望了,罗秀娘本就没指望了,结果这来了指望,日子有了盼头了,曾家就怕了。
于是他们纠结了村中的子弟,闹到了夸服镇来了,曾家村是大村,年轻力壮的男子一下子就集结了六十多个,乘着腊月农闲,跑到了夸服镇闹,要罗家赔钱,说当日罗秀娘嫁曾家的时候得了他们家一百两的聘金。如今她不能生儿子被休,聘金要还给曾家。
罗家母女哪里能拿得出来这么多钱,被这伙人冲进家里摔摔打打的把锅碗瓢盆都砸了个稀碎……
连着想要说几句好话的邻居家里都遭了秧,茶盏都被砸了,还被讹走了五斤上好白茶……
后来罗家母女实在是过不下去了,只好在前日含泪卖身给了李家村的李员外,做婢仆保命。邻居给周元曦说了李员外在哪儿,又劝说道:“年轻人莫要冲动,这曾家人多势众,若是没有钱,万不可说你是罗家的,一百两可不是小数目,要是让这曾家人知道了你姓罗,冲你要一百两可怎么好。”
周元曦怒了,他冷笑一声,站起了身:“如此说来,这曾家村的人还会来?”
邻居道:“说腊月十六还要来一趟,还要请官府的过来。”
周元曦冷笑一声,低眉道:“哦?哼……正好,罗家也准备见官。”
邻居大惊:“年轻人你疯啦,好好的小伙子去见官!”
周琰笑了:“大哥,您忘了家父正是京中为官的。”
那邻居大哥怀疑的看了他们俩一眼,觉得他们俩实在是不像衙内,更不像是个有做大官父亲的衙内。没有那股子跋扈劲儿。
周琰笑了笑:“大哥,你就放心吧!”
然后她拉着脸色苍白的周元曦出门去了。
下面是愿愿的科普时间:
郡望的意思某一地域或范围内的名门大族。古时候的人很看重自己的门第,并且聚族而居,一个人可以带着财务远走,但是无法带着不动产跑路,所以说一个人很难在外地安家,即便是安了家,那在当地也算是个外来户,过得并不能很轻松。
所以,在封建时代,一个姓氏会有一个或者几个主要的聚集地,成为当地的大姓。而如果一个人出门在外,别人问你姓什么,比方说你说姓李。那么别人还会问一句郡望是哪里?这个时候你就要回答你是从哪儿来的,这个不是问你住哪儿,是问你从哪个李氏出来的。
你可以从说是从陇西李氏或者赵郡李氏。现在住哪里,在哪里安家,别人不一定关心。
而周琰和周元曦为什么说自己是渔阳郡罗氏的呢,因为渔阳郡罗氏是渔阳郡的郡望,也就是说天下罗氏以渔阳郡为首,渔阳罗氏从道义上说可以对罗秀娘给与帮助。
这就是古代家谱和姓氏的作用!
古代家谱是干什么用的呢,古时候有的朝代,人出门有一个东西叫路引,于是就有人认为路引是身份证,其实不是的,路引只相当于通行证,并且这个东西不好说,可以伪造,可以放水,甚至大部分时候根本用不着路引,大家想想,咱们小时候新中国出门都买票都不实名制,爱上哪儿浪上哪儿浪,还指望古代能给每个出门的人办通行证?
那么古代人的身份证是什么呢?就是家谱,古代的家谱能证明你是谁的儿子,同时,也就能证明你拥有获得土地和财产的权力。比方说你姓李,你住李家村,你在李氏家谱上有名字,那么你长大了,之后李家村的不动产就有你一份。
同时,如果一个人全家都搬家了,搬到了一个新的地方,过了几代人了,遇到了困难,去找原来的发源地同族求助,那么怎么证明几百年前是一家人呢!很简单,有家谱。
如果这位李大哥的爷爷从陇西搬到了皖南,那么陇西家谱上就有他爷爷的名字,而他新的家谱上第一个,就是他爷爷的名字和介绍,基本上也有他太爷爷的名字,他把皖南的新家谱带去和陇西的家谱对一下,就能证明他有没有说谎。
如果没有说谎,那么陇西的李氏会对他给与一定的帮助。
有人会说,那万一有人造假,抄了别人的家谱拿去骗人怎么办?事实上这样的事情有,但是很难,谁也不会把自己家的家谱拿去给别人抄一份……正常人也不会把自己祖宗丢了去搞一个假祖宗出来,这不是换个爸的问题,是从爸爸,爷爷太爷爷以上全换了!
那么古代有没有人伪造家谱呢?有,但是不是抄别人家谱的假冒别人的儿子,而是编一个,怎么编呢?很简单。
比如说宋代有个大英雄叫狄青,他出身很平凡,他哥哥犯了法要当兵,他代替哥哥脸上刺字当小兵去了。他姓狄,不知道郡望是哪里,也不知道祖先是谁,更没有家谱,可能这个狄姓都是他自己或者爸爸爷爷什么的编的!然后他立了大功,成了大将,还封侯了!
他做大官的时候就尴尬了,朝廷里都是大佬,大家都是名门望族的,舅舅姥姥叔叔伯伯都很牛逼,就狄青没个像样的祖先,不仅如此,他脸上还刻了代表是小兵的字!
于是就有人教狄青,要不你搞个牛逼的祖先吧。
怎么搞呢,狄这个姓在古代本来不是很牛逼的家族,但是在唐朝的时候出过一个宰相叫狄仁杰!那人教狄青把狄仁杰充作自己的祖先,狄青笑着说:可拉倒吧,还是别作假了。
狄青是光明磊落不造假,而那些造假的人是怎么造的呢?答案是,他们给以前的某个同姓的伟人造儿子!
比方说就狄青这种情况,一个人突然发达了,他没有牛逼的祖先,他就得给狄仁杰加个儿子,因为狄仁杰他原来的儿子怎么传下去的狄氏家谱上都有记录的,对家谱也对不上。
没办法就硬让他多一个儿子出来,别管大老婆生的小老婆生的,多一个儿子先。然后给儿子又编儿子,再编……编出来一个完整的谱到自己头上,这样就成功成了狄仁杰的后人!
那么这里就有人要问了,有人把家谱弄丢了怎么办?
事实上很少,家谱在古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比命还重要,一般大家会隔一段时间续谱,就是重新整理备份,然后把新家谱上出现的人带到宗家去加上去。这样丢了一份还能想办法补充一点。
而且,就算在特殊时期全民烧家谱的时候,也有人誓与家谱共存亡,愿愿有个朋友的爷爷为了保住家谱,抄家的时候抱着家谱跳枯井里去了……
愿愿太爷爷小的时候父母双亡,临死的时候告诉他,晚上睡觉的时候一定要把家谱抱着,木楼容易着火,烧了什么也不能烧了家谱,因为有家谱,能证明身份,活在村子里自然就有同姓的人接济孤儿长大,要是家谱烧了,那就真成孤儿了!
那古代人要是真怕家谱保不住或者没法带着咋办?还有个笨办法,那就是背!
这种情况很少,一般情况下成年男子对自己家都了解,往上数个七八十来代都能记住,发生这种情况的大多是家谱不在身边,生了孩子了!
比方说一个人他在外地成了家,十来年都没回去了,那他家里的家谱上肯定是没法有他新生孩子的名字的。那他要是得了急病要死了怎么办?留个贴身信物玉佩什么的让孤儿寡母回老家认亲?可得了吧,你要爸妈在还行,要是爸妈不在鬼承认一个脖子上挂着一块玉佩的小鬼是侄子让他分家产!
这个时候,就是亲笔信说服力也不大。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赶紧背自己记得的家谱!人家谱都背下来了,不承认也说不过去了!
这就是宗法制下的古代,也就是周元曦他每天要治理的国家,他必须了解这些规则,更要通过体察民情,去了解百姓需要什么,然后去根据实际情况创建有利于百姓的新的规则。
※※※※※※※※※※※※※※※※※※※※
可能有的读者会觉得天仙他怎么天天尽干一些乱七八糟的小事呢?其实这不是小事,这是他的工作,天仙的工作就是为了让老有所依,幼有所育,让老百姓能安稳的过日子,让男子不用去打仗,让女子能够有丈夫,不再成为寡妇。
而夸服镇都成寡妇镇了,女孩子都没法好好嫁人了,这已经是关系到民生根本的大事了。而且他在夸服镇一个镇考察,并不仅仅是在一个镇的问题,前面说了,江东地区已经有三个郡出现了这种大肚子病了。
关于大肚子病,小伙伴们可以百度一下血吸虫病了解情况。
实在不好意思,这章好多的科普放在了正文里,愿愿想删已经删不了Lee,要不以后在作话里写番外补偿大家吧。大家评论里吱一声,愿愿给大家发红包吧……对了,接下来的章节还是会有很多的科普,有兴趣的伙伴们不要关作话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