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和昏君相依为命(穿书) > 第42章:赐婚

第42章:赐婚(2/2)

目录

从卫家回来之后,周元曦闲的时候,仔细一想,觉得不是很放心,这个卫姑娘,她这么躲去了舅舅家,然后闹着要舅舅做媒嫁给林书生,那书生貌似还是个门客!

门客么,有的是有大才的,一时间虎落平阳寄人篱下给人出门划策,但是大多数的,才华是没有多大,大多就是混口饭吃,跟着主人身后跑跑腿什么的。

最糟糕的是,这个群体也不治学,就会出主意,并且没有家业,这没有家业做清客的,很容易跑得了和尚还跑了庙,出了事儿一走了之。

所以他们的道德品质非常不好说。

有义士,也有人渣。

周元曦就派人去调查了一番,这才知道这位林书生的故事。

林书生的家里离京城很远,他祖上是个商人,在京城附近置办了好大的家业,后来生意做大了,家中的钱财有一大部分在京城。

他自由在老家梁州长大,跟着祖父读书,家中已经几代人都读书习武治学,在京中的家业都只能交给忠仆打理。

他是家中独子,为了让他有个好前程,十五岁的时候,他的母亲便让家里的忠仆护送他不远万里来到了京城,准备延庆名师读书,然后考科举做官。

结果他在路过京城附近清城县的时候,在一个叫夸服镇的地方住店,遇见了京城卫姑娘的大表哥崔演。两人结为至交好友,崔演的父亲在从外地调回京城,一家人上京,崔大公子提前回京城先安排一下琐事。

结果这夸服镇正在闹一场奇怪的病。

镇子上的男人大多得了大肚子病,多青年而亡,镇子上青壮年男子越来越少,就连幼年的男孩也有很多得了这个病最后死的。

于是这个夸服村,现在被人称作寡妇村。村子里每年都会做好几场法事,想要请法师驱邪,他们认为这是个被诅咒的村子。

无心仕途但是精通医术的崔演便带着两个童仆一起义诊,想要替这村子里的人治病。

少年的林礼也带着人同他一起,于是两个少年在夸服镇耽搁了大半个月,最后崔演发现这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身体里有一种虫子,他用了很多的办法去杀虫。控制病情,并且经过查访,得出了结论,这种虫子是通过水源传播给了人们。

因为男子经常会下水田,下河捕鱼,所以会比女子更容易得此病。

就连小男孩也因为经常上去河里玩水而比小女孩更容易得病。

但是一时间也没有办法查出来是什么让人得了这种病。

崔演将这情况上报给了县衙,但是县衙并不是很相信他,其他的大夫也不大相信他,更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总不能让大家都不要去接近水源了,毕竟要劳作。

于是林礼拿出了林家时代经商在京城的钱财,更变卖了在京城的家业,得银五万,和崔演一起在夸服镇替村民们相处了一条新的生路。

崔演根据土质引进了外地的茶叶,让这里的人们不再种水稻,不再以捕鱼为业。

又因为此地离京城很近,林礼将银钱散给百姓,在这里架桥铺路,组织村民们修通并加宽了原本从夸服镇往京城的一条小道,让这里和管道相连,从外地往京城的人都在这里聚集。

夸服镇渐渐开起了客栈,没有丈夫的夫人也不用再下田种地,下河捕鱼,她们可以大量做女红,在镇子上的集市那天拿出去卖,也能维持生活。

崔演的父亲回京做官,家中几次催促他进京求职,但是他都留了下来,并且因为没有人相信他病原来自水里的理论,他和林礼举步维艰,官府并不是很支持他,朝廷也没有拨钱款,林礼的钱花光了之后,崔演拿出了自己积攒的钱财。

四年之后,整个镇子从原先的主要种植水稻,下河捕鱼变成了另一番景象,大家在新的模式下生活了起来。

崔演的父亲也得了一场急病,他着急赶回家,不幸跌落山崖,受了重伤,不治身亡,他在临死前告诉林礼,他的父亲已经年老体衰,不久致仕,家中幼弟才十岁,他身为长子没有尽好儿子和哥哥的责任,希望林礼能够在自己死后照应自己的家人,辅助幼弟长大成人。

于是林礼便去了崔家成了他们家的宾客。

崔演的父亲好不容易捡回一条命,但是身体大不如前,又兼丧子之痛,整个人都垮了,便辞官回家,但是他老妻已逝,长子未娶妻,幼子才十岁,便将林礼当做了自己的儿子,将家中的事情嘱托给他,也知道他因夸服县的事情,散尽了家财,还耽误了学业,所以还延请名师教导他课业,让他等到机会便去参加科举考试。

而小卫铭姑娘则是是在舅舅家里认识的林礼,她看上了林礼,从家里拿了好些钱同林礼一道儿往夸服镇去进行各项改善民生的事情。当日崔演的种种推想如今已经有了要被证明的苗头,夸服镇这七年来,已经很少有人得大肚子病了!

周元曦听说了崔演和林礼的事迹之后,责问官员为何不早嘉奖崔演和林礼,官员答道当时正是赶上先帝驾崩,朝廷里各项的事情忙不过来,加上当时并没能认定这崔演的猜想是对的,所以朝廷没有做什么表示。

周元曦把官员骂了一顿。

“卫姑娘同书生林礼才是佳偶。”周元曦长叹了一声,又看了一眼周琰:“你说朕,这辈子能不能找到一个人,与朕同心同德?不埋怨朕日理万机,无暇陪伴她日日夜夜?”

周琰:“有的!”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间自有真情在!呜呜呜。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