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绛珠袭辩(2/2)
“子路所言甚是。”伏念也打起了圆场。
呵,演戏演的太假了!看着三位史书圣贤我内心之愁云当真被一丝欢乐掩盖。
“嗯,看三位哥哥转言和好,小蝶便放心了。”
“小蝶,”伏念面转严色,眉显愁云:“你入宫之事......”
本挂在嘴角的欣慰之笑隐若离去。未避其言,我再次行之大礼:
“兄长,小蝶还有一言需讲后方能安心。”
“是何言,可坦然道来。”
“是,”我遵礼而起,相继寻视三人:“方才小蝶在门口听闻兄长问及儒家频频遭帝国所犯,应当如何应对?”
“不错,”伏念接言:“小蝶有何想法?”
“儒家自孔孟先祖以来一直是当世极大流派,而以原先比如今,三位哥哥以为如何?”
果不其然,三位名家静无接言。
在世人眼中,儒家仍是大派之家,但身处其中的三位当家,心中自然明白其中深意:
儒学自周朝于礼乐传统中脱胎传至现在,不能说是逐渐没落,然比起孔孟之时,如今的儒学早已在政治局势中逐渐败下势来,只能成为以传教弟子存于现世的频频之派。
“沉默足矣,”我知意又拜一礼:“接下来的话或许会让三位哥哥稍有不悦,但小蝶不得不说。”
“汝当大义言之。”伏念抬手示意。
“其实这其中之变化,只是抵不过时代变迁而已。”
“时代变迁?”颜路思中随言。
“是,”我点头起身:“先祖所存之时,时局所行分封制,后朝政局势又成诸侯争霸,更加有助于儒道传播。”
“这,是何深意?”张良似懂非懂。
“哥哥们还记得孟子,哦,记得祖师爷孟子以亲身经历所赋'寡人之于国'篇?”
“自然。”三位纷纷作以肯定。
“从中不难看出,当时的诸侯国均以吸纳人民为立国之本。儒道本就以仁义为核心理念,收纳人心,仁义自然不可得缺!再者,若一国对儒家思想不尊不行,我等再换一地界,换一君主,重新传播儒学思想便可。我派孔先师不就如此而行吗?诸侯争霸,便是儒家能够在分封制下产生敢于制约君权之思想,并深受君主重视,传播广益的必备环境背景。”
我停顿一下,看着三位哥哥深有感触。
实然思来,近十年来,相比传承儒学而言,自身对儒学追根溯源之功的确少有。
“然而,在秦始皇统一后,普天之下皆王土,率土之滨皆王臣。秦统一六国,分封制被郡县制完全替代,在此时局下,吸纳人民早已不是重要。”
“何解?”张良蹙眉:“难道不重民惜民,也是存理?”
“非也,”我轻摇头:“我只是在说秦国,在说秦始皇。”
回视伏念与颜路:“比起'行仁政',现下的秦国更注重'尊法制'!天下大权在握的赢政,他所需要的早已不是'吸纳',而是......'臣服'!因此,小圣贤庄若想安存于乱世之中,必须要让赢政坚信,儒学一派是完全支持秦国之政的!绝对不会反对,不会叛变!”
前言皆是道理,可最后决断,张良不敢苟同:
“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