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童年回忆(2/2)
坐在后面的一位中年妇女忍不住插话。
“也难怪你妈跟你着急,就算在城里,用水也挺不方便的,都得到胡同口排队接水,再一桶一桶辛苦提回来。”
陆海川回过头。
“可不是,各家各户都有一口大水缸,那次之后我妈罚我提了一星期的水,每天放学以后还要帮着大人团煤饼儿呢。”
“小伙子,你还会团煤饼儿?”
中年妇女露出欣赏笑容。
“什么是煤饼儿?”
林秀秀好奇地问。
“我们城里冬天取暖是靠点炉子的,那种烧煤球儿的,或者是蜂窝煤的炉子。”
“炉子就是类似我们用的灶?”
林秀秀忽然想起来。
“对,不过比你们使的灶要小得多,因为我们住的房间都很小,我们一家几口全都挤在一间十多平米的房间里。”
“海川哥,你快说说煤饼是怎么回事吧。”
“在我们城里各家各户每到冬天都要买上一两百斤的煤,但是运煤的过程中有可能就有几块煤碎了,就成了煤灰,这些我们也不舍得丢掉,就往里面加点水,把煤灰揉成一团,再往墙上一贴,这就成了煤饼!”
“我明白了,就像我蒸窝头似的!”
“哈哈哈,对!等晾干了,再把它取下来,敲成小块儿,特别好烧。”
坐在后面位置的中年妇女又忍不住插嘴。
“团煤饼儿也没有说的这么简单,水可不能太多了,也不能太少,有时候煤饼儿要是不起个儿,也粘不到墙上。”
陆海川接过话茬儿,
“对,所以有的人干脆就直接把煤灰弄成了一大块儿,砌在靠墙跟的地上,最后再往上横竖划上几道。”
“等晾干了也成了一块块的了!”
林秀秀明白的倒是很快。
三个人就这么愉快地聊着天。
随着车窗外的景物不断变化,终于,县城的轮廓出现在了视野中。
“快到了,秀秀。”
陆海川提醒道。
话音刚落,汽车缓缓靠站。
陆海川和林秀秀站起身来,准备下车。
在跟车员的帮助下,他们小心翼翼从车顶取下山里红,然后肩扛手提将它们搬下车。
“海川哥,你看,供销社就在前面!”
林秀秀指着不远处的一排平房一脸兴奋。
陆海川顺着林秀秀指的方向望去,看到了供销社的招牌,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希望。
没想到这么近就有一家供销社。
他们背着山里红,兴冲冲走了进去。
“同志,你看看我们生产队的山里红,是前不久刚从青盘山下摘下来的,可新鲜了,无论生吃还是熬成果酱都特别好。”
陆海川走到柜台前,极力推销着。
供销社的工作人员是个三十来岁的妇女。
她抬头看了眼那两筐山里红,摇摇头。
“你来晚了小伙子,今天早上我们就已经收购了两大筐了,就放在后面,现在不收,要是收太多了,万一放坏了就不好了。”
“啊?”
一听这话,陆海川彻底傻了眼。
他们长途跋涉背来这两筐山里红,难不成还要原封不动的再背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