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戏(1/1)
“姑娘,这就是景王。”正在她追悔莫及之际,莫玉走到她身边提醒道。
“这么巧?”看来,她是不能拒绝了。真是,等他他不来,不等他又突然出现,“既然公子盛情邀约,小女却之不恭。”
“备笔墨。”景王转身吩咐随从。
要写什么呢?怎样才能赢得这位王爷的援手?对了,白莲花嘛,楚楚可爱,人见犹怜。李彩凤试着摆了个弱不禁风的姿势,又发现这种动作太不和谐,想想还是作罢。
“敢问姑娘,练了多少年的书法?”景王清纯的声音响起。
多少年?二十年。这能告诉你吗?肯定不能:“回公子,小女今年十之有三。”反正姑娘她今年十三岁,至于练了多少年书法,您自己猜吧。
“哦,看来姑娘颇有写字的天赋。”景王夸赞道。
李彩凤只能尴尬地笑笑。
待随从备好笔墨,李彩凤挥笔写下了:“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你们这些读书人,自命清高,天天诗词歌赋,有谁关心过民间疾苦?这字挂出来,寒碜死你们。
哪知周围一片喝彩之声:“姑娘好字”,“姑娘好气魄”,“应时,应景”,“有才华”……
拜托,这些不是她的重点,李彩凤无语地站着。众人这个挤一下,那个靠一下,很快李彩凤被挤出人群之外,看着一帮才子们去赏析那副字。
“莫玉,你看我们?”景王被太多人围住,她实在凑不上去,再说她觉得自己已经引起了景王的注意,所欠缺的,就是报上名字和地址,等着景王邀约。
“姑娘自己拿主意。”莫玉自觉,李姑娘比自己聪慧得多,这拿主意的事,还是她在行。
“那我们走吧。”李彩凤决定。机会再寻便是,而且她觉得,有一双眼睛在盯着自己,让她浑身发冷。
跨出诗社的门,沐浴着温暖的阳光,李彩凤感觉舒服了很多。突然,她瞥见莫玉手里拿了两副字,这该不会是她写得那两封信吧:“莫玉,你手中是什么?”
“姑娘的家信,姑娘放心,我会即刻把它们送走。”莫玉以为李彩凤是担心脚程慢,惹得自家公子和她家父兄担忧。
“你的手脚真快。”她怎么没注意到,莫玉是什么时候把信收起来的。
“姑娘过奖,做奴才的,就是要眼快手快。”莫玉谈着自身的经验。
李彩凤刚要上马车,就见跑过来一个小厮,边跑边喊:“姑娘留步”,这人她认的,不正是为自己准备笔墨的人?难道自己真是宠儿?刚打瞌睡就有人递枕头。
待得小厮站定,李彩凤问道:“不知何事?”
“我家公子问姑娘家住何处,改日去府上拜访。”小厮讨好地笑着,很谄媚。
李彩凤使了个眼神给莫玉,自己钻到车里去了。只见莫玉在小厮耳边嘀嘀咕咕说了一阵,小厮不断地点头,瞟了自己好几眼,然后转身回诗社去了。
“你跟他说了什么?”莫玉上车后,李彩凤问道。千万不要打草惊蛇,让景王以为自己别有居心,有所防备。
“姑娘多心,奴才只说你是公子表亲,借住在张府,”莫玉干脆利落地回答,“回府”。
听得莫玉这样说,李彩凤稍稍安了心,却又感觉不是很好。在诗社里的人是敌是友?对自己要办的事有无影响?这一切都让她心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