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集:《深海探测的伦理准则》(1/2)
深渊的红线
深海探测船“深渊信使号”的探照灯刺破7000米深的黑暗时,林岚正盯着主控屏上跳动的数据流。屏幕中央,一只通体透明的端足类生物正掠过机械臂——这是人类首次在马里亚纳海沟的挑战者深渊观测到这种生物,它尾部的荧光在高压下划出淡蓝色轨迹,像深海写给人类的神秘短句。
“准备采集样本。”副舰长赵野的声音在舱内回荡,金属探测爪正缓缓张开。林岚突然按住控制杆:“等等,它的消化系统里有微型硫化细菌共生体,我们还没建立这种生态关系的数据库。”
赵野皱眉看向舷窗外:“林博士,我们的任务是勘探多金属结核矿层,生物观测只是附加项。康泰集团给的窗口期只剩48小时。”
“但上周刚发现的新种海葵,已经因为采矿机器人的声波干扰消失了。”林岚调出三维模型,深渊底部的黄色矿脉像丑陋的伤疤,“这片海域的生态链我们才探明37%,现在开采等于盲拆精密仪器。”
争论在警报声中戛然而止。声呐屏幕上,十几个不规则阴影正高速逼近。赵野猛地切换到红外模式,那些阴影瞬间显形——是被探测船灯光吸引的深海鱿鱼群,它们的触腕上还缠着破碎的塑料采样袋。
“是上个月‘开拓者号’留下的垃圾。”林岚的指尖泛白,“他们为了赶进度,连采样设备的回收程序都省了。”
三天后,国家海洋局的会议室里,康泰集团的总裁张启明将一份报告拍在桌上:“全球每年消耗的钴金属有62%依赖刚果金的手工采矿,那里的童工死亡率是深海作业的300倍。深海采矿是更人道的选择。”
投影幕布上,非洲矿场的照片与深海探测器传回的影像交替闪现。林岚按下暂停键,调出一组数据:“但深海热液喷口周围的生物群落,其基因多样性是热带雨林的8倍。我们在2019年发现的耐高温酶,已经让糖尿病检测试纸成本下降70%,谁知道下一个生物奇迹会不会毁在采矿钻下?”
“林博士是海洋学家,当然觉得每条鱼都比人类重要。”张启明的助理冷笑,“但全球每年有12万儿童死于钴矿污染引发的疟疾,他们等得起吗?”
争吵声中,会议室的门被推开。国际科技伦理联盟的周明宇带着两名蓝发志愿者走进来,他们胸前的徽章是交叉的锚与天平。“我们收到17个国家的海洋保护组织联名信,”周明宇将一份草案推到桌中央,“或许该先谈谈,我们有权利为了地面的生命,毁灭深渊里的生命吗?”
接下来的三个月,林岚的团队在太平洋上漂泊。他们的科考船“守望者号”后舱改装成了移动实验室,海洋学家们轮班守在显微镜前,记录着从不同海沟采集的生物样本。实习生小陈在分析热液虾的肠道菌群时突然惊呼:“它们的消化酶能分解微塑料!”
林岚立刻调取该海域的采矿规划图——康泰集团计划在半年内启动这里的钴矿开采。她抓起卫星电话打给周明宇时,信号突然中断,甲板上传来惊呼。一只背甲呈六边形的深海蟹正顺着锚链爬上来,它的螯钳夹着块破碎的太阳能板,那是去年某国秘密投放的深海监测设备残骸。
“这说明人类的活动已经干扰到6000米以下的生态了。”林岚对着蟹壳上的刮痕拍照,“上周在克马德克海沟,我们发现被声呐震晕的睡鲨,胃里全是采矿机器人的润滑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