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重燃1978:工业神手从修车铺开始 > 第96章 现场打脸!谁才是工业垃圾?

第96章 现场打脸!谁才是工业垃圾?(1/2)

目录

u000f)红星机械厂中心实验室。靠墙一侧,整齐码放着两排油桶,红底白字标签醒目。

“前进厂-长城一号”,“红日厂-红日二号”。

钱副厂长板着脸,率先打破沉默。“开始吧。”

测试人员启动仪器。第一轮,常规指标。

粘度计,倾点仪,闪点仪,依次运转。

数据陆续出炉,记录员快速誊写。

“长城一号,粘度略高0.3个单位。”

“倾点低两度。”

“闪点高五度。”

差距细微,但确有优势。张德彪眉梢微动,看向身边的红日化工厂技术员。

对方递来一个“放心”的眼神。

常规指标,本就不是红日二号的强项。重头戏,在后面。

第二轮,抗磨损测试。两台四球机并排运转,金属摩擦声刺耳。所有目光,瞬间聚焦在两台机器的磨损读数上。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红日二号的测试机,噪音率先增大,刺啦声尖锐刺耳。

屏幕上,磨斑直径数值快速攀升。

反观长城一号,机器运转平稳,噪音细微,磨斑数值增长缓慢,近乎停滞。

“这……”红星厂的技术员发出惊呼,声音里带着难以置信。差距,肉眼可见。

碾压之势,超出所有人预料。张德彪脸色铁青,笑容僵在脸上。红日厂技术员额头渗出汗珠,眼神慌乱。

突变陡生。

负责操作长城一号测试机的实验员,突然提高嗓门。

“哎呀!卡住了!机器好像卡住了!”他手忙脚乱,一副慌张模样。

李向前目光如炬,瞬间锁定那台机器。【破障之眼】无声启动,淡红色光芒扫过。

并非机器故障。负载压力数值,被人为调高,远超标准规程之上限。

“同志。”

李向前声音沉稳,语调平静:“请按照标准测试规程操作。”

他走到近前,指着操作面板,“这个负载压力,已经超标了。”

实验员身体一僵,眼神闪烁,躲避着李向前的目光。

张德彪脸色骤变,怒喝道,“怎么回事!谁让你乱调参数的!”

李向前:“没关系。就算超标,长城一号,也承受得住。”

他示意实验员,“继续测试。”

实验员迟疑片刻,最终还是按照李向前的指示,维持超高负载,继续运转机器。

令人震惊的一幕再次出现。即使在远超标准的极限压力下,长城一号依然运转稳定,磨斑虽有增大,但与红日二号在标准负载下的磨损程度相比,依旧云泥之别。

抗磨损测试的惊人结果,像无形的巴掌,扇在张德彪和钱副厂长脸上。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红日化工厂的技术员失声叫嚷,脸色惨白,“你们的测试机有问题!对,一定是机器有问题!”

李向前没理他,转向红星厂的总工程师:“总工,可以进行下一项测试了吗?”

总工程师姓王,是个五十多岁、戴着深度眼镜的老技术员,此刻他推了推眼镜,仔细看了看两台机器的磨损数据,又看看李向前。

“进行高温稳定性测试。”王总工沉声宣布。

工作人员开始准备。

加热装置启动,测试油样的温度计读数缓慢爬升。

张德彪凑到钱副厂长耳边,低语了几句。

钱副厂长脸色阴沉,微微点头。

温度升至一百五十摄氏度。

“红日二号”样品所在的烧杯里,原本清亮的油液开始变得浑浊,边缘出现焦褐色的附着物。

“氧化了。”王总工旁边的技术员低声记录。

再看“长城一号”,琥珀色的液体依然清澈,流动性几乎没有变化。

温度继续升高,一百八十度。

“红日二号”的颜色更深了,接近酱油色,明显变得粘稠。

而“长城一号”,色泽只是略微加深,依然保持着良好的透明度和流动性。

“两百度!”操作员报出温度。

这是极其严苛的考验。

“红日二号”彻底变成了深褐色粘稠物,几乎不再流动,表面甚至结了一层薄薄的胶状硬壳。

“长城一号”呢?颜色变成了深琥珀色,但依旧清亮,用玻璃棒搅动,流动性依然极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