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重生60:从捡漏工业废墟开始致富 > 第269章 赵瑞刚的底气

第269章 赵瑞刚的底气(1/2)

目录

赵瑞刚放下笔,纸上的树状图已如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每个枝桠都缀着技术的果实。

他淡淡道:“差不多,就是把钢水浇铸和轧制连起来做,省掉中间冷却再加热的步骤。师父从鞍阳钢厂废墟里翻出的旧图纸上有雏形,他结合咱们现在的轧钢机改了改,说能省四成焦炭。”

这话半真半假,那些超越时代的技术节点,实则是他凭着前世记忆添上的。

只是把“连铸连轧”换成了更贴合当下的“连续浇铸”,又用“省焦炭”这种最实在的好处做了注解。

吕振邦忽然抓起那张纸,凑近了细看,指腹抚过“稀土配矿”几个字:

“难怪冯一涛指导炼就的特种钢总在韧性上差口气,他应该只用单一稀土,不知道按矿脉成分掺配!”

他抬头,面带欣慰:“有了这个脉络,中州的炼钢就清晰多了!现在物资紧,每度电、每斤煤都得用在刀刃上——这图里标着哪步能省料,哪步能提效,真是太及时了!”

他忽然想起去年座谈会时下发的《工业调整纲要》,里面说“要立足现有设备挖潜力”。

当时只觉得空泛。

此刻对着这张图一看,竟句句都能落到实处。

这哪是技术分析图,分明是给困难时期的工业生产指了条活路。

对于吕局长的反应,赵瑞刚一点也不觉得意外。

因为这个年代的技术工作者,大部分都处在迷雾之中。

对于技术的发展方向也没有形成清晰的脉络。

赵瑞刚现在做的事情,就是把师父整理出来的冶金技术的发展脉络半成品,添加上自己的枝叶,展现在吕局长眼前。

而且,用的还是后世流行的思维导图方式。

这一张纸上,无论技术脉络本身,还是展现技术的方式,都深深打动了吕局长。

“这真是老郑总结出来的?”吕振邦的声音带着一丝难以置信。

“师父在废墟资料室蹲了五年,光笔记就攒了十几本。”

赵瑞刚看着他眼里的震撼,补充道,“这图里标红的部分,是已经验证过的,能直接用在生产上。但其他部分,还需要我们再费些力气。”

吕振邦一拍桌子:“老郑有这等眼界!他怎么能窝在鞍阳那个烂摊子里?不行,得把他调到市里来,进局里的技术科,我给他配最好的助手!”

“师父现在在我们瓦窑大队。”

赵瑞刚的语气淡了些,“前段时间他被人排挤,连粮本都快保不住了,我把他接回村里养着。”

吕振邦的眉峰骤然拧紧:“谁干的?”

“冯一涛的人呗,说师父没成绩,不作为,玩忽职守。”赵瑞刚低头整理这文件,“师父老实,只会抱着那些破烂图纸闷声干,连句辩解的话都不会说。”

“你小子有情绪啊!”吕振邦玩味地看着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