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再悟新武(2/2)
第九式「神龙摆尾」:有人说此招源自《易经》中的履卦。《易经·履卦》记载:“履:履虎尾,不咥人,亨。”然而这里讲的是虎尾,并非龙尾。此招本名“履虎尾”,取自履卦。“履”即踩踏的意思,卦辞曰:“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其意思是,人瞎了一只眼睛仍能看见事物,瘸了一条腿依旧能行走,但倘若不小心踩到老虎的尾巴,就会被它吃掉。
这一招专门攻击背后之人,劲道极为猛烈,实为降龙十八掌的救命绝招——破军屠龙式*神龙摆尾。
第十式,「或跃在渊」:《易经·乾卦》象曰:“九四:或跃在渊,无咎。”——破军屠龙式*或跃在渊。
第十一式「利涉大川」:“利涉大川”,在《易经》中有多处记载。《易经·需卦》提到:“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此外,还见于《易经·同人卦》:“同人: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
另外还有《易经·蛊卦》:“蛊: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易经·大畜卦》:“大畜:利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易经·颐卦》:“象曰:上九:由颐,厉吉,利涉大川”、《易经·益卦》:“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易经·涣卦》:“涣:亨。王假有庙,利涉大川,利贞”、《易经·中孚卦》:“中孚:豚鱼吉,利涉大川,利贞”、《易经·未济卦》:“象曰:六三:未济,征凶,利涉大川。”
它又源自《同人卦》,“同人”即同志,卦辞称:“同人于野,亨,利君子贞,利涉大川。”意思是好朋友聚集起来,做事便畅通无阻,所以即便前往危险之地也能化险为夷。
此招表面看似平淡无奇,实际上力量汇聚于掌,恰似好友的聚集,凝聚艰难而消散容易。若中此招,必定全身筋脉尽碎,死状惨不忍睹——破军刀屠龙式*利涉大川
第十二式,「鱼跃于渊」:《易经·讼卦》之《彖》曰:“讼,上刚下险,险而健讼。讼有孚窒,惕中吉,刚来而得中也。终凶,讼不可成也。利见大人,尚中正也。不利涉大川,入于渊也。”此招似乎存在争议。有人认为此招应为“笑言哑哑”,其与“震惊百里”皆出自同一处——破军刀屠龙式*鱼跃于渊。
第十三式「时乘六龙」:《易传·乾卦·文言》记载:“乾元者,始而亨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此招式出自乾卦,卦辞曰:“时乘六龙以御天”。
自古传说五岳乃中华灵气汇聚之所,每座山岳皆有神龙镇守,再加上姬黄帝(即轩辕黄帝)的应龙,合为六龙。六龙齐出,王道正气浩然,其气势恢宏,铺天盖地。这一招是降龙十八掌中最具王道正气的招式,亦是破屠龙式中的“时乘六龙”!
第十四式「震惊百里」:《易经·震卦》有言:“震:亨。震来虩虩,笑言哑哑。震惊百里,不丧匕鬯。”此乃破军屠龙式*震惊百里。
第十五式「履霜冰至」:《易经·坤卦》初六爻辞曰:“履霜,坚冰至。”意思是踩到了霜,就应当意识到严寒的冰雪即将来临。这一招招如其名,起初看似柔弱无力,然而倘若敌人胆敢进攻,便如同暴雪突然降临,后劲十足。——破军屠龙式*履霜冰至。
第十六式「龙战于野」:“龙战于野”是否应为“战龙于野”呢?《易经·坤卦》上六爻记载:“战龙于野,其血玄黄”。此招式灵感源自《周易》中的坤卦,坤代表地,卦辞称“龙战于野,其血玄黄”。这里的“野”指平地,“玄”表示黑色,“其血玄黄”意味着血改变了原本的颜色。
按照古代的观念,龙可飞天、潜渊、现于田。“龙战于野,其道穷也”指的是龙处于不该在的位置,此时它的力量也会被激发出来。使出这一招通常是在危难之际的奋力一搏,正因为已无退路,所以此招无往不利——破军刀屠龙式*龙战于野或战龙在野。
第十七式「损则有孚」:《易经》损卦记载:“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此式出自损卦,损代表不利的方面,与益卦相反。卦辞称:“损,有孚”,其中“孚”指的是信用;又有说法“自上至下谓之损”。这句话的意思是,即便坚守了信用,事情却未能圆满办成。
此招出招方式与“飞龙在天”相似,均是自上而下。然而,“损”可衔接“益”,正如卦辞所说“自下至上谓之益”,其变招如同异军突起,令人防不胜防——破军屠龙式*损则有孚。
第十八式,即最后一式——「亢龙有悔」。《易经·乾卦》象曰:“上九,亢龙有悔。”此乃降龙十八掌中最为常用的一招,其灵感源自《周易》中的乾卦,乾象征天。卦辞“亢龙,有悔”,意为亢龙(飞向尽头的龙)虽当世无敌,但力量终有耗尽之时,力竭则悔恨,且悔恨已来不及。因此,洪七公教导郭靖“亢龙有悔,盈不可久”的道理。此招注重“悔”而非“亢”,后劲无穷——破军屠龙式*亢龙有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