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官场小白到主政一方 > 第488章 情系桑榆

第488章 情系桑榆(2/2)

目录

工作人员有些惊讶:“您真打算申请?我以为……”

“你以为只是走个过场?”林海阳笑了笑,“我来这儿,不是为了应付谁的。”

工作人员低头笑了笑,没再说话。

下午,林海阳又去了几位独居老干部的家中。他带了些水果和药品,陪他们说说话。有位老同志年纪大了,耳朵不好使,林海阳就坐在他旁边,一个字一个字地慢慢说。老人听不清,他就写在纸上,一笔一划,工整如当年写报告。

夜幕降临,林海阳回到办公室,打开台灯,开始整理今天的走访记录。他翻着笔记本,一页一页地看,把老同志们的意见分类归档。窗外,城市的灯火一盏接一盏亮起,像星星落在人间。

他忽然想起张老临走时说的话:“你们年轻人,能记得我们,我们就知足了。”

他轻轻合上笔记本,目光坚定。

第二天一早,林海阳召集老干局全体工作人员开会。他没有讲大道理,而是直接把昨晚整理好的文件放在桌上,一一讲解。

“这是我们老同志的需求清单,也是我们工作的方向。”他说,“他们的晚年,不该只是等待,而是该被尊重、被照顾。”

会议室里一片安静。

“我知道,有些人觉得这些事不重要,甚至觉得我这个局长是来‘养老’的。”林海阳环视众人,“但我要告诉你们,一个地方的文明程度,不是看高楼大厦,而是看它如何对待老人。”

有人低头,有人点头。

会议结束后,林海阳留下几位骨干,继续讨论资金申请和项目推进的细节。他们一边翻看材料,一边提出建议,气氛比前几天活跃了许多。

几天后,活动中心的音响设备更换完毕,新增的理疗室也进入筹备阶段。而林海阳,也开始定期探望几位身体不便、子女不在身边的老同志。他带去的不只是慰问品,还有陪伴和倾听。

有一次,他去看望一位独居的老教师。老人年轻时是省重点中学的语文老师,退休后生活清苦,却始终保持着读书的习惯。那天,林海阳发现书架上有一本泛黄的《唐诗三百首》,书页已经卷边。

“这是我年轻时最喜欢的书。”老教师轻抚书页,“现在眼睛花了,看不清字了。”

林海阳默默记下,第二天就送来一本大字版的唐诗选集。老人接过书,眼眶有些湿润。

“谢谢你,小林。”

林海阳摇摇头:“该谢谢您,是您教会了我们怎么做人。”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书页上,映出斑驳的光影。那一刻,林海阳仿佛看见了自己未来的模样——老了,但依旧被需要,依旧能发光。

他合上书,站起身,走向窗边。

窗外,城市依旧喧嚣,但他心里,却格外宁静。

他握紧手中的笔记本,目光坚定如初。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