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全球化浪潮(1/2)
林海阳站在国际新能源峰会主会场的后台,手中握着演讲稿,指节微微发白。会场内灯光明亮,各国代表低声交谈,空气中弥漫着咖啡与纸张混合的气息。他深吸一口气,调整了下领带。这是他第一次在如此高规格的国际场合代表地方发言,而他要讲的,不只是技术,更是一场博弈。
“林市长,还剩三分钟。”助理低声提醒。
他点头,迈步走向讲台。聚光灯打下来,他眯了眯眼,很快适应了光线。台下坐着来自二十余个国家的能源官员、国际组织代表、行业专家,还有几家跨国企业的高管。
“各位来宾,”他开口,声音平稳,“我是来自中国苏南省莫高市的代表,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我们过去几年在光伏产业上的突破。”
他调出幻灯片,展示莫高市的光伏基地航拍图,阳光洒在成片的太阳能板上,反射出粼粼光斑。他讲述了莫高市如何从一个内陆小城,发展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光伏产业链,如何在技术、成本、环保等方面取得平衡。
“我们的钙钛矿光伏板转化效率已达25.3%,比传统硅基产品高出近两个百分点。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性能依旧稳定。”他停顿了一下,“更重要的是,我们在沙漠地区建设的光伏基地,不仅发电,还实现了生态修复。植被覆盖率在三年内提升了17%。”
台下响起掌声,但很快,一位国际组织代表举起手:“林先生,我注意到贵方的数据,但你们的测试标准与IEC(国际电工委员会)存在差异。在没有统一认证的情况下,其他国家如何信任你们的产品?”
林海阳早有准备:“这个问题非常重要。事实上,我们在设计产品时,已充分考虑了国际标准的兼容性。目前,我们的测试方法已通过德国TüV和美国UL的初步审核,部分数据已纳入ISO标准修订草案。”
那位代表没有继续追问,但眼神中仍有疑虑。
演讲结束后,林海阳刚走下讲台,助理就低声说:“有人在找您,说是金城大学的联络人。”
他点头,穿过会场,来到一间侧厅。方子敬正坐在角落,面前摆着一台笔记本电脑,屏幕上是一份加密邮件。
“你讲得很好。”她抬头,“但有人在找你的麻烦。”
“谁?”
“程国栋。”她将电脑转向他,“我刚收到线报,他在峰会期间,私下接触了几家外资企业代表,似乎在推动一项联合声明,质疑莫高市光伏产品的技术标准。”
林海阳眉头微皱:“他想借国际舆论打压我们?”
“还不止。”她继续道,“我查到,他联系的那几家企业,背后都有同一资本背景。他们在推动一项新的技术认证门槛,如果通过,莫高市现有的产品将面临重新认证,成本大增。”
林海阳沉默片刻,随后掏出手机,拨通了小奕的号码。
“你在哪?”
“我在峰会媒体区,刚做完一场直播。”小奕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怎么了?”
“你那边有没有办法联系到峰会的官方媒体?”
“可以,但需要理由。”
“我需要一段视频,关于程国栋与外资企业代表私下会面的画面。”
“你怀疑他和外资勾结?”
“不是怀疑。”林海阳语气坚定,“是已经掌握了部分证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