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科举(1/2)
科举一般是按照级别一层层往上,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完成前两者,就是童生。
完成院试,就是秀才。
完成乡试,就是举人。
完成会试和殿试,就是贡士,状元,探花等也是指的这一层。
吕布这边毕竟只是初创科举,文化基础太过薄弱,师资力量不足,因此简化成了三层。
第一层夜校制度,填鸭式教育,然后筛选一遍人才。
这部分人才进入书院学习,一年之后,再筛选一层人才,进入国子监读书。
国子监学生直接参加乡试,其中佼佼者参加会试和殿试。
吕布现在举办的就是第一场乡试,用来筛选举人。
第一场考试就在十一月底,一共三个考场,分别位于并州,凉州和益州的州城。
考前前两天,卷子才印发了出来,尽量避免舞弊现象。
并州,州城。
诸葛亮和诸葛瑾也是这次乡试的考生,他们一边参加吕布这边的政事,一边精进学问,为乡试做准备。
专门的考场内,诸葛亮将备考东西准备好,然后走了进去。
“先等等,搜身!”
衙役将诸葛亮携带的物品检查清楚之后,又看向了诸葛亮。
“把衣服脱掉,我们要检查!”
“什么?脱衣服!!”
最终诸葛亮屈辱地褪去了衣服,被人拨了两下,满脸羞涩,这才检查完毕。
之后的诸葛瑾也是一样的流程,这是考场的规矩和特色,不可不尝。
走进考场,诸葛亮在衙役的带领下,来到自己的座位,一个狭小的座位上。
同时一缕奇特的味道传来,靠,我后面该不会是茅厕吧。
等所有考生进入考场,一座大阵直接笼罩住了考场,气运秘术·万目睽睽直接打开,比监控还监控,主打一个将作弊扼杀在摇篮之中。
“第一场考试~四书!”
一张张试卷直接发了下来,还包括草稿纸。
四书包含思想品德,三观和做事方法,分数不低,必须要认真对待。
虽然答题环境比较恶劣,但是诸葛亮的学识非常丰富,看了一遍题目,便胸有成竹。
‘果然,第一次科举考试,题目相对比较简单,非常稳重。’
现在各个地方都缺乏吕布信任的官员治理,这次科举考试可以说非常宽松,只要你的学识基本达标,都能成为举人。
打好腹稿,诸葛亮直接开始书写,字如温玉。
没多久,诸葛亮便答完了,开始吃起了干粮。
次日,第二门数算卷子也发了下来,题目包括饥荒年间,关于粮仓多少储备粮,如何发放粮食……等等非常贴合实操的题目。
‘这题目倒是非常有意思,只要能答上来,日常的治理应该不成太大问题,不会有太多的空缺。’
一眼扫过题目,诸葛亮心中就有了答案,随后详细的写了上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