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朱棣对朱高煦最后的教导,朱高煦隐藏的布置!(2/2)
朱棣缓缓起身,气势勃然而发,尽显帝王的霸气。
“我让你们都知道的,你以为就真的都是真的吗?
你们哥三,恐怕都是那样想我的吧,你们还是太稚嫩了。
以前我没有怎么教导你,并不是我对你不喜,而是我没有时间与精力,我有多忙,老三或许不清楚,但你和老大应该都是知道的,而哪怕是老大,你见我又教导了多少?
今天给你说这些,是因为你如今为大汉的王了,你娘千叮万嘱,让我护着你一些,别让你在外面吃亏了。
也让我提点提点你,作为君王了,所想所做的事,已经与之前不一样了。
你自己好好想想吧,想清楚了你再去你娘陵墓前守孝一月吧。”
这是朱棣对朱高煦最后的教导,他不知道朱高煦能够听懂多少,也不知道过后朱高煦能够长进多少,只看朱高煦自己的造化了。
他能做的,也只有这些了,能够教导朱高煦的,也只能是这样了。
唯一让他庆幸的,就是当初就藩后,将朱高煦也留在了京城,毕竟那时是朱元璋的洪武时期,朱元璋的威压,没有人能够承受得住,哪怕朱高煦再顽劣,在大本堂学习时,起码也是真的有认真学过。
这也让朱高煦起码不至于是个真的武夫。
徐妙云对他的叮嘱,起码是对朱高煦的叮嘱,他差不多已经做到了,朱棣自认问心无愧了。
要是朱高煦真的记吃不记打,他也不准备继续管了,毕竟这么大的人了,孩子都这么大了,他又能管多少。
想到这里,朱棣再度开口。
“瞻壑的消息我也知道,那小子不错,老大家那小子要是有瞻壑的一半,也不至于整天游手好闲,四处游荡。
你好好培养,这么好的苗子,可别练废了,以免像你一样。”
说完,朱棣便起身离去。
朱棣离开片刻,几个太监进来将里面收拾干净,各自缓缓退了出去,留下朱高煦一人。
朱高煦看着朱棣离开的背影,一时也是有些愣了愣。
“这人管得是真宽,我有一个好儿子我难道不知道培养?什么叫练废了?什么叫像我一样?我怎么了?我很差吗?
知道了我在大汉做的动作,也好意思说这话。”
朱高煦很是气愤,他丝毫不觉得自己差了,结果愣是被朱棣比,被从门缝里面看。
也就是朱棣离开了,不然他高低得和朱棣好好辩论辩论。
朱瞻基还想和朱瞻壑碰瓷?他要是有朱瞻基这么一个儿子,得愁死。
这么大个人了,虽然还没有成年,也不过这点年纪,但身在天家,哪能和外面的同样年龄的人比较?
朱高煦不再去想这些,而是开始认真的思考起来,脸色无比的沉重。
他在思索着朱棣刚才说那番话的用意,其实他能够理解不少,但他想不通的是,朱棣为什么要跟他说这些?
所谓的名声,其实朱高煦看得非常的淡,前世而来的他,他不在乎所谓的虚名,他更在意实际得到的。
在朱高煦眼中,只有实际得到的,才是真的。
他提名声,也从未将名声当做法宝,朱棣说他稚嫩,他也没有丝毫生气,因为朱棣不知全貌,这样认为,他反而高兴,起码这代表着,他另外的布置,朱棣是不知道的。
除了想不通朱棣为什么要跟他说这些外,还有让朱高煦疑惑的一点,那就是看朱棣的这个态度,话里话外,似乎都在说着会让他回去一般,时间就在他守陵一个月后。
但偏偏朱棣又没有明着说出来,朱高煦不想去赌,赌就是放弃选择,将自己全部托付在别人的选择上,过于被动,不是他想要的。
“老头子,有句话你没有说错,恐怕天下人都没有想到,你是这样的。
一个武夫皇帝成精了,你要说什么话好歹说明白点,露一小点让我猜,有意思吗?”
朱高煦很是头疼,他已经知道朱棣这次来找他,完全就不是只是为了和他聊天的,真正的目的也不可能只是为了刺激他。
大汉的那些消息,朱棣完全可以在等他要回去的说,绝对能够让他的心态更爆炸,但选在这个时候说,说明朱棣并没有什么恶意,起码目前是这样。
“难道真的是为了娘的遗愿?真的就是为了补偿当初没有教导我,现在用这两件事来教导我?”
朱高煦皱眉想了一会,除了这个,他是真想不到其他原因了。
至于真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恶趣味,朱棣才会这样做,朱高煦觉得朱棣应该没有那么无聊。
尤其是通过这次后,朱高煦对朱棣了解也更加清晰。
这次看见朱棣展现出来的气质,朱高煦是挺惊叹的,原来许多都是朱棣故意露出来的破绽,就是拿出来给别人看的啊。
尤其是朱棣的那句不在乎什么名,是非功过,交给后人评说,朱高煦心中是真的认同。
良久,朱高煦一叹。
“果然啊,能够竞争千古一帝的,真的不是一般人啊,文治武功,是真的全面。”
朱高煦是真挺佩服的,他清楚有的说着简单,但要做到,其实并不容易。
永乐一朝能够成为大明的巅峰,是真的有原因的。
朱高煦整理思绪,不再去想,反正从目前来看,在他看来,起码局势并没有那么差,朱棣的态度,还是偏向于让他回去。
他不信朱棣这么一个皇帝,每天处理那么多事,特意腾出这些时间来跟他聊,只是为了无的放矢。
这对他而言,只能算是一个好消息,但不能当做绝对,该有准备,接下来需要做的,他仍旧要继续进行。
将希望寄托在只是一个他分析认为的好消息上,不是他想要的,朱高煦更加相信自己,唯有自己要有准备,才不会在任何时候受制于人。
随即朱高煦开始继续沉思起大汉的问题,朱棣知道这样的消息,他在想到底谁或者有几个人会是朱棣安插进来的人。
这个时候朱高煦才明白一件事,那就是当初离开大明时,当时他都惊讶了一下有这么多人会同意。
他就说嘛,出去跟他吃那个苦,并且放下大明的一切,怎么还会有这么多人,原来这其中还有奉了朱棣密令的人来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