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东宫的应对,朱高炽的怕(2/2)
这个人不仅狂,偏偏还不会其他,之前朱棣第一次商议出兵安南,结果这人站出来反对,可是将朱棣好一顿批判,直接从朱棣眼前的红人变成一个边缘人。
但解缙却不自知,自以为是他说对了,让朱棣放下了征伐安南的心,朱高炽都不知道该怎么说这个人了。
这次,朱高炽正好借着这个机会好好敲打敲打解缙。
因为他很清楚,解缙只要敢联系其他人上书让朱高煦离开大明,朱棣那里,肯定会发火,这个火,最终会烧向解缙。
这事不仅朱高炽清楚,杨士奇与杨溥同样清楚,这也是刚才为什么会有那样的眼神。
如今杨士奇深受朱棣喜爱,杨溥只是朱高炽的东宫幕僚,两人的地位还相差甚远。
唯一有改变的,恐怕就是朱高煦离开大明,杨溥这十年牢狱之灾,怕是要没了。
朱高炽看向杨士奇与杨溥,缓缓开口。
“这次汉王变化有些大,且说的是否为真,尚且不知,但既然在朝堂上公之于众,带来的影响力不小。
我确实要上书为其求情,但我更想让他出去,且不能让皇上有任何疑心,你们有什么法子?”
朱高炽确实不想放过这次机会,如今的他,还不是十年后的那个太子,十年后的朱高炽,是真的完全不担心朱高煦和他争,那时的他可以轻易拿捏朱高煦。
但现在,朱高煦势大,一个汉王,比他太子还要势大,不仅朱棣提防朱高煦,他都时刻提防着。
就这样一个情况,他上哪里说理去?
朱高煦握有军权,军中将领几乎清一色的站在朱高煦那边,但文官这边,只是大部分站在他这边,这其中还包括只是单纯支持立嫡立长的人。
朱高煦在文官之中,也是有人的,只是比较少而已,但不代表没有,而他朱高炽,在军中没有任何军权!
在没有朱棣的影响下,他和朱高煦的话同时传到军营,领军的大将会听朱高煦的,而不会听他的。
现在就这样的情况,朱高炽哪里能不怕。
这还是在将朱高煦的那些死忠旧部都拆分出去的情况下,都这样了,朱高炽有时都觉得自己这个太子太憋屈。
正是这样的一个局势,不然朱高煦怎么会自比李世民?
朱高炽紧紧看向两人,杨士奇当即站了出来。
“太子身为长兄,在皇上面前,必须要求情,不然皇上一旦猜忌,后果对太子更加不利。
但怎么求情,就不一样了。
汉王要离开大明,皇上心中必然非常警惕,且不会同意,而太子只要上书求情,必然会被皇上询问原因。
届时太子可用兄弟之情打消皇上疑虑,同时为了不让皇家丢失脸面,以及汉王时常抱怨未得太子之位,恐怕心有不甘等等之言。
最后太子再说出让汉王就藩之事,这样便能达到不让汉王离开大明的目的,同时亦能展现太子仁德。”
朱高炽静静的听着,杨士奇说的,朱高炽很认同,他也并不是一定要让朱高煦离开大明,但只要朱高煦离开朝廷,他有把握,至多两三年的时间,就能让朱高煦再没有威胁。
朱高炽继续和杨士奇与杨溥商议着,不断完善着计划。
解缙虽然人狂,但有一句话他们也是无比认同的。
那就是这一次,是他们的天赐良机。
朱高煦有没有改变,为什么会有改变,他们都不关心,他们只想用这次朱高煦自己给自己挖的坑,来将朱高煦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