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改制(1/2)
堂屋里的炭火噼啪作响,映得墙上《新民主主义论》的剪报忽明忽暗。赵明远再次翻开文件夹时,一张边缘泛黄的房契顺着纸张滑落,轻飘飘地落在八仙桌上,却惊得李天佑猛地坐直身子。徐慧真正在给众人续茶,铜壶嘴的热气突然凝滞在半空。
“之前你将吴小花同志留下的证件和文件交给田丹同志,”赵明远用食指按住微微卷起的房契边角,“这里面有一张你父母的房契,现在依据政策,物归原主。”他的指甲划过房契上狰狞的弹孔,那破损处的纸张纤维像炸开的星芒。
“南锣鼓巷95号院,二进院东厢房与东厢耳房,经查实经查实确系令尊李有水同志遗产。这窟窿是四六年护厂队跟特务交火时留的,档案室的老赵说,当时你父亲用身子压住了重要文件......回头让小孙带你去办手续。”
李天佑颤抖着伸手,指尖触到房契上父亲歪斜的签名,墨迹因血迹晕染得模糊。二丫突然凑近,羊角辫扫过他的手背:“哥,这就是爹娘住过的地方吗?”她的声音带着孩童特有的清亮,却让在场众人眼眶发热。
赵明远推了推眼镜,镜片反光遮住眼底的动容:“第二桩事,是四季鲜的改制。”他抽出另一沓文件,纸页间飘出淡淡的油墨味,“组织理解你的顾虑,开店的经费虽是公产,但四季鲜凝聚着你的心血,不能简单收归。经讨论,决定实行赎买政策,你有什么诉求尽管提。”
“组织打算如何经营四季鲜?”李天佑将房契小心折好,收进怀里。他想起店里那排擦得锃亮的玻璃柜台,想起蔡全无总在清晨五点就开始擦拭的铜制门环。
“南门大街要成立一家供销合作社,”赵明远用钢笔尖轻点桌面,“除日常经营外,还要定点投放平价粮。这既是民生工程,也是和投机商打擂台的战场。”他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就像你开车截获倒卖救济粮的混混,咱们要让老百姓碗里有饭吃。”
“店里的伙计怎么办?”李天佑的手指无意识摩挲着茶碗边缘。蔡全无沉默寡言却踏实可靠,金宝总爱哼着跑调的梆子戏,这些面孔在他眼前一一闪过。
“蔡全无同志、金宝同志等四季鲜的伙计为城市无产者出身,后被雇佣为四季鲜的工人,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四季鲜改制为供销社后,在尊重他们个人意愿的前提下,将优先留用在供销社工作。”他抽出一张盖着鲜红公章的委任状,特意加重语气,“由蔡全无同志担任供销社副主任一职,这是组织对你眼光的认可。”
李天佑长舒一口气,紧绷的肩膀终于放松。他望向缩在炕角的三个孩子,二丫正偷偷用袖口擦眼睛,小石头把木头枪攥得发白,小丫则躲在徐慧真身后揪着她的围裙角。“我有个请求,”他喉结滚动,“三个孩子跟我过惯了,能不能继续由我照料?别送他们去收养家庭......”
“这哪算要求?”赵明远爽朗大笑,眼角笑出细密的皱纹,“组织感谢你这些年的付出!但这不算,你再提个实在的。”
李天佑攥紧口袋里的房契,仿佛那里还残留着父亲的体温:“我可以照顾他们长大,但不想收养他们......”他顿了顿,声音有些发颤,“我想给他们单独立户。唐家、谢家的血脉不能断,等他们成年,婚嫁随他们心意。”
屋里突然安静下来,只有炭火燃烧的轻响。田怀中摘下眼镜擦拭,年轻干事小孙偷偷抹了把脸。赵明远起身握住李天佑的手,掌心的温度透过粗布手套传来:“你考虑得长远,这三个孩子还小,需要你来照顾。但组织上也不会撒手不管的,组织会给孩子们分房,等他们长大,工厂、学校的大门都会向烈士子女敞开,给他们安排工作,让他们继承父母的革命意志。”
李天佑看着三个弟妹破涕为笑的脸庞,感动的抹了抹眼泪,心中一片欢喜。算算年纪,这三个孩子长大的时候,正是形势最紧张的时候,万一在北平城里没有合适的工作和住房,被一竿子支去下乡,那真是哭都找不到地方。
阳光斜斜地洒在四季鲜的招牌上,
"四季鲜
"三个鎏金大字微微泛着光,只是边角已有些许磨损。李天佑站在店门口,看着蔡全无正在擦拭玻璃柜台,金宝哼着跑调的梆子戏,将一筐新鲜蔬菜码放整齐。这样平凡又忙碌的日子,很快就要迎来改变。
中午时分,赵明远带着几名军管会干部走进店里。正在算账的蔡全无放下算盘,金宝停下手中的活计,伙计们都围拢过来,脸上带着疑惑与不安。
“大伙都知道,北平解放了,各行各业都要跟上新社会的步伐。”赵明远环视众人,目光温和而坚定,“四季鲜这些年经营得不错,这离不开李天佑同志的用心,也离不开各位伙计的辛苦。”
“赵科长,您直说吧,四季鲜以后到底咋个安排?”金宝性子急,率先开口问道,声音里带着忐忑。
赵明远笑了笑,从公文包里拿出文件:“组织决定在南门大街成立供销合作社,四季鲜将进行改制。不过大家放心,不是简单地收走。考虑到这里有李天佑同志多年的心血,我们实行赎买政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