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姜太公钓鱼,愿者自来!(1/2)
程建军的造假技艺之高超,竟连王师都未能辨出破绽,这无疑是一次意外的收获。
“李总,听闻长泽鉴定行颇具实力,我们何不前去一试?”
许大茂带着讨好的笑容提议。
他对造假的成功感到意外,心中痒痒,想去鉴定行验证一番。
“正是,我们应该去试试!”
刘海中也表示赞同。
“好,那就让我们去见识一下,如果连长泽都看不出端倪,那我们这件元青花的价值将更加稳固。”
李怀德被这个提议所吸引。
如果长泽鉴定行也未能察觉,他们不仅能提升元青花的可信度,还有机会破坏对方的信誉。
主意已定,李怀德命人妥善包装好元青花,并将其送至鉴定机构。
得知有元青花送检,鉴定行的工作人员都高度重视,将元青花在不同的检测设备上进行了细致的鉴定。...
长泽鉴定行,每一件物品的鉴定都遵循严格程序:先由机器进行初步检测,随后三位鉴定师傅细致观察,并各自提交报告。
遇到确认为真品的古董,除了记录在案,还需关大爷和破烂侯亲自复核,这一过程既确保了结果的精准,也满足了两位前辈的鉴定热情。
长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便是一件元代青花瓷。
由于技术限制,机器的鉴定范围仅限于胎质和黏土。
李建国在招募团队成员时,既有对机器深信不疑的高材生,也有传统鉴定大师的弟子。
两派人马在元青花的问题上争执不休。
此时,三位经验丰富的师傅从多个角度,重量、纹饰、光泽、工艺痕迹、施釉技术及釉色等,对这件元代青花瓷进行了深入分析。
自鉴定行成立以来,不仅为师傅们提供了切磋技艺的平台,还让他们有机会接触博物馆中的真品,从而快速提升了鉴定能力。
但是就在这件元青花瓷的鉴定过程中,一位师傅突然指出:“这青花‘不透骨’,情况恐怕并不简单。”这一发现,无疑又引发了新一轮的热议。
“青花的绘制使用了钴料,这种颜料在高温烧制过程中会与胎体紧密结合,并持续向内渗透,形成所谓的透骨现象。”
他继续说明,古瓷中的青花色料是直达釉面的,而新瓷中的青花则止于釉层之下,与釉面保持一定距离。
另外两位鉴定师傅听后,也再次进行了验证。
“这确实是件赝品?”三人相视无言。
他们对青花透骨的判断,是基于多年对元青花的鉴定经验。
即便确认这件元青花是假货,也觉得有必要通知更高层次的专家。
他们已许久未曾遇见造假工艺如此精湛的伪古董了。
“我们得告知关老和侯老,这事已非我们能掌控。”
三位师傅迅速达成共识,这件赝品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
关大爷近期为了避开一些烦人的纠缠,选择在博物馆中暂避。
就在鉴定行的人带着消息抵达时,李建国和破烂侯也恰巧在场。
“假元青花?发生了什么事?”关大爷困惑地问。
自从鉴定机构成立以来,确实有不少人带着各种古董来求鉴,真真假假。
按道理,一件假的元青花不应该引起这么大的动静。
“此物颇为神秘,连我们鉴定行的专业设备都未能辨其真伪,幸得徐师傅他们慧眼识珠,判断其为现代仿品,为此特请几位专家前来一辨究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