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和田挖玉,整个河床都是我的矿场 > 第230章 搞定农业局

第230章 搞定农业局(1/2)

目录

“请进!”

从里面传来一道浑厚的声音。

江老推门而入,看到里面坐着的林局长,正带着眼镜看资料,眉头皱成了麻花。桌子上摆着几个切好的西瓜,也没顾得吃,有几个苍蝇在绕着飞。

“哎呦,老江,什么风把你吹过来了?”林局长激动放下手里的文件,张罗着他们进来坐。

“老林,你这农业局可够冷清的嘛,连个倒水的人都没得了撒,现在可是光杆司令一个喽!”

“可不是嘛,现在指标压的紧,同志们都去跑基层了,眼瞅着棉花播种的季节就到了,我这指标还有一大截嘞!”

林局长说着,将桌子上的文件拍了拍。

“用你的话说,我现在脑壳都开始痛喽!”

老江听着哈哈大笑:“你不要急噻,我来就是帮你的嘛。”

“你帮我?”林局长一愣,看向江老,“老江,你鬼点子多,你你说说,你有什么法子帮我?”

江老拍了拍一旁苏阳的肩膀,说道:“这个巴郎子你可认识塞?”

林局长凝神皱眉看了一会,忽然想起来了:“哎呦,这不是我们的劳模嘛,电视上见过嘛!”

苏阳随即上前握握手。

“林局长你好,我叫苏阳,是洛甫乡乔木村的。”

“我晓得嘛,劳模嘛!”

劳模是时代的象征,尤其是五一劳模,那是带头致富的好榜样,含金量自然是满的。

“江老,你的意思是?”

“这巴郎子有法子帮你达标,刚才已经跟我唠了一路,我听着靠谱,就带过来给你说道说道。”

苏阳坐在凳子上,身子往前一倾。

“林局长,我的想法是这样的,你知道墨钰县瓜农的情况吗?”

墨钰县的情况他自然清楚,以西瓜、核桃打造了特色农业风貌,但是近年来的反响一直很差,尤其是老百姓对西瓜的口碑很差,大家不乐意种,也不愿种。

追根到底,是手里没赚到钱。

但是那里的地块又没有合适种植的农作物,也想过将棉花普及过去,但是经过农业专家的评估后,发现那里压根种不了。

改良盐碱地,改造农作物,这是他们农业局的责任。

但是现在对那个地方确实有些束手无策啊。

所以也只能放弃了墨钰县整整1.3万亩的地块。

“巴郎子,墨钰县的农业情况我自然是清楚的嘛,那里土壤结构比较差,瓜农们只能种这种旱瓜了。”

林局长起身拎起暖水壶,给他们一人倒了一杯水,问道:“巴郎子,你是想说,把瓜田种成棉花吗?”

苏阳点了点头。

林局长笑了起来。

“想法是好的嘛,但是这个我们农业局的专家们也探讨过了,这法子不得行啊,那里就不适合棉花的生长嘛。”

“林局长,那里的土壤情况我自然是知道的,我是想说,如果能把那里的土壤成分改造一下呢,稀释一下当地的盐碱成分,不就可以种植棉花了嘛?”

“改造土壤?”

林局长愣了一下。

土壤改造可是一个大工程,而且上万亩的土地改造,更是一个超级大工程。

凭借他一个地区农业局,就这么几个人,是无法完成的。

如果施肥洒水,那将是巨大的财力,农业局是穷机关,不像文化局是个肥差,他们压根没这个钱。

再说了,就算是做试点,改造谁的地块都不合适,在老百姓当中有失公允。

最好的办法就是借助民间企业的力量,一起联合改造。

但是对于企业来说,就算是改造好了,也并不会给他们带来实际的利益,想从农民嘴里分一杯羹,比登天还难啊!

法子倒是有,但到处是关卡,实施起来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而且现在农业局最主要的任务是棉花推广,墨钰县也无暇顾及了。

苏阳却笑了笑,信心十足:“林局长,我的意思是,由我来帮助墨钰县的瓜农进行土壤改造,用最简单的土方法,将秸秆打碎,再翻土,将碎料埋在地下,增加土壤的有机物,这样就能最快速度的稀释盐碱成分,一个月的时间就差不多了,还不耽误今年的棉花播种。”

林局长听到这话确实有些震惊,但是想到上万亩农田的工程,以及机器成本,人工成本,又开始头疼了。

“巴郎子,这....”林局长一脸疑惑的看着两个人。

“我们为了保留墨钰县瓜农的特色农业风貌,可以五五制或者三七制的进行试点,保留七分瓜田,试点三分棉田。”

“至于公平嘛,那就是谁愿意带头签棉花合同,就优先改良谁家的地,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才能享受第一个美食嘛。”

“还有机器成本、秸秆成分、人力成本,都由我自己来承担,如果以七三制实施的话,如果有一半的瓜农愿意尝试,那就能多出将近两千亩的棉花地。当然,这个老百姓的思想工作,我有把握去做好,绝对符合咱们的政策。”

苏阳一番话说完,两个人都愣住了。

江老虽然已经了解过这事了,但是听起来还是很振奋人心。

林局长听着这话,最终将重点放在了两千亩的棉田上。

如果真能做到的话,到时候指标就超额完成了。

说不心动那是假的。

“巴郎子,你帮我墨钰县改良土壤,你的目的是什么嘛?”

无利不起早的道理都是懂的,愿意消耗这么大的财力物力,说不要好处没人信。

这件事,苏阳也想过。

若是直接说为了挖地下的玉石,那自然是行不通的。

要是这事传出去,那墨钰县肯定就炸了。

先是各种商人入场,就像玛丽艳河床一样,高价收购瓜农手里的土地,打着改良土地的名义,肆意开采滥挖。

就算是瓜农不外租地,自己也会连夜拔掉西瓜秧,开始自己挖起来。

所以得想一个足以让大家信服的理由才行。

苏阳笑了笑:“林局长,我之所以想做这件事,就是想以后能承包墨钰县棉花的生意,等到了拾花的季节,我想统一收购,到时候统一对外走货。”

苏阳这么一说,大家也就明白了。

也没有什么好怀疑的了。

“我就知道嘛,你这个巴郎子脑壳很灵活嘛,先投资再收获,眼光放的很长远嘛。”

林局长笑着称赞了两句。

以后棉花谁收购,不在他的的考虑范围之内,不管谁收购,只要棉花还长在和田的地里,那GDP就跑不了外面去。

同时,棉田能顺利卖出去,老百姓自然也是高兴的,到时候大家反而会感激农业局当初的推广政策。

何乐而不为。

“巴郎子,你的想法我大概都了解了。”林局长掏出抽屉的烟,每人递了一根。

“我们会认真考虑你的建议的,但是土地毕竟是百姓的命根子,最好还是能签一个协议,这样的话,对咱们都有保障。”

“没问题林局长。”

“行,等我们今晚开会研究一下,等明天再给你答复怎么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