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起航星的奇葩政策-生孩子换积分(1/2)
原本围绕着一个关乎民生、关乎社会发展的关键议题,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从不同的角度剖析问题,提出各种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会议室里弥漫着热烈而积极的讨论氛围。
可当会议接近尾声,轮到头头做最后总结时,情况却急转直下。
他们总是有着一种“超凡”的能力,能够将好好的一个会议议题以一种莫须有的方式给匆匆结束。
他们站在台上,口若悬河,看似滔滔不绝地发表着长篇大论。
乍一听,那发言气势恢宏、面面俱到,仿佛把所有该考虑的方面都涵盖进去了。
可仔细一琢磨,就会发现他们的发言就像是一个精心编织的迷宫,看似什么都有,却又让人找不到出口。
看是什么都说了,实际上却是什么也没说,每一个观点都像是漂浮在空中的云朵,看似真实可触,却无法落地生根。
这种说话艺术之高超,简直令人叹为观止,甚至可以说超过了99.9999%的作者的文字能力,只不过这能力用错了地方,没有为解决问题提供实质性的帮助,反而让会议陷入了一种无效的循环之中。
--
起航星的会议不允许这种情况出现。当讨论进入实施阶段时,会议桌上空悬浮的全息投影突然迸发蓝光,一套名为\"繁星计划\"的生育支持体系在三维模型中徐徐展开——这不是纸上谈兵的方案,而是经过量子计算模拟验证、融合了社会学模型与经济动态分析的实战手册。
第一项实施条则直指经济痛点:建立\"生育积分银行\"。
每位育龄公民自18岁起获得初始积分,生育一孩可兑换10万积分,二孩叠加至30万积分,三孩直接激活百万级教育信托账户。
积分不仅可兑换现金补贴(不过没有人愿意换钱花),更能转化为购房折扣券、名校入学资格乃至退休养老金加成。
德国曾试验的\"孩子奖金\"在此升级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价值链,让生育成为看得见的资产增值。
第二项成果导向政策剑指职场桎梏:推行\"生育弹性工时制\"。
企业必须将员工生育纳入KpI考核,孕期女性可启动\"云办公\"模式,职场新人享有三年\"育儿缓冲期\",期间绩效考核自动扣除育儿时间权重。更关键的是建立\"企业生育信用评级\",评级低于A级的企业将失去政府采购资格,倒逼资本成为生育支持的主力军。
第三项革命性举措颠覆传统认知:
建设\"国家托育元宇宙\"。每个社区配备AI育儿师与全息早教系统,0-3岁婴幼儿可接入虚拟托育空间,父母通过脑机接口实时监控孩子发育数据。试点的\"数字保姆\"项目已证明,这种模式能降低70%的育儿时间成本,同时让孩子在沉浸式环境中掌握三门外语。
会议结果栏跳出的数据令人震撼:
量子模型预测,该计划实施五年后,总和生育率将从1.1反弹至1.8,十年内突破更替水平。
更关键的是,每项政策都绑定具体问责条款——财政部长需每月公示生育基金使用效率,教育部长要为早教质量承担政治责任,企业cEo的薪酬将与员工生育率直接挂钩。
当最后一项条则通过时,会议室地面突然升起十二座水晶柱,每根柱体内部封存着不同国家的生育政策失败案例。
系统发出机械音:\"请选择是否激活历史教训数据库?\"与会者集体按下确认键的瞬间,所有失败经验化作数据流注入新方案,在算法层面构筑起不可逾越的防火墙。
这场会议没有空话,只有代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