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新的创意(2/2)
此刻却在阳光的照射下,将“内容审核责任”几个字的阴影投射在她新打印的2016年官方整治网络表演平台的红头文件上。
“技术冲击不仅是效率问题,更是法律框架的解构。”她对着录音笔喃喃自语,钢笔尖重重戳在草稿纸上,洇出深色的墨点。
窗外的梧桐树影在笔记本上摇曳,如同直播行业那混乱又蓬勃的现状。
在“内容治理”章节,她逐字逐句录入当年48家平台被约谈的详细记录,特意用红笔圈出某头部主播因传播暴力内容被封禁前,其直播间观看量从十万飙升至百万的恐怖增速曲线。
“行政监管的滞后性,导致违规内容在被处理前已形成病毒式传播。”她在批注栏里写下这句话时,仿佛又看到了当时热搜榜单上,那些被猎奇标题吸引而来的汹涌流量。
最让她热血沸腾的是“知识产权困境”板块的创作。
当在数据库里翻到某主播未经授权直播电影片段被诉侵权的判例时,她猛地坐直身子,电脑椅在地板上发出刺耳的摩擦声。
记忆突然闪回收购蓝洞前的深夜直播间,那时也有观众截取《绝地求生》游戏画面制作鬼畜视频,弹幕里满是“求BGM”“求原片”的狂欢。
她迅速在白板上画出复杂的关系图,用三种不同颜色的笔将主播创意、平台算法推荐机制、版权方权益三个要素反复缠绕,又用虚线标注出司法实践中模糊不清的灰色地带。
“独创性直播内容的界定,应该建立动态评估机制。”她咬着笔杆,在关系图中央写下这句话,窗外的夕阳恰好染红了“动态”两个字,像是某种预示。
深夜的自习室只剩下零星几盏灯,关瑶的电脑屏幕泛着冷光,映得她眼底的血丝格外明显。
当“流量责任”正比原则的公式最终成型时,她感觉自己像是完成了一场资本战场外的另一场战役。
这个创新性理论如同精密的齿轮,精准卡入直播行业监管的巨大机器:
平台日活量每提升一个量级,对应的审查团队规模、技术投入都应呈指数级增长。
而那些粉丝量超百万的头部主播,更要为自己的一言一行承担额外的法律责任。
她连夜给周老师发送邮件,手指悬在发送键上时,窗外突然炸响一声惊雷,照亮了她微微颤抖的指尖。
论文在核心期刊发表的那天,整个直播行业都震动了。
没错,还是《清华法学》。
行业论坛上,“关瑶论文”的词条每分钟刷新上百条讨论。
某短视频平台的法务总监紧急召集团队,将论文打印成册人手一份,会议室里回荡着纸张翻动的沙沙声。
而在直播公会的群聊里,主播们转发着论文片段,有人忧心忡忡地删除了自己过往的争议视频,也有人不屑一顾地冷嘲热讽。
但在流量至上的网络生态里,总有人妄图挑战规则,将法律条文当作故弄玄虚的摆设。
当关瑶开启期末考复盘直播时,屏幕右下角的观看人数正稳步突破五十万。
突然,满屏的问号和恶意揣测的弹幕如同潮水般涌来,污言秽语夹杂着刻意剪辑的视频片段,将她描绘成不择手段的资本猎手。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那些刺眼的言论,镜片后的眼神却愈发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