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十年生死两茫茫(1/2)
【1085年,宋哲宗即位,高太后主政,旧党得势,苏轼被召回京,官至翰林学士、礼部尚书。】
【旧党开始全盘否定新法,苏轼对此表示反对,所以又遭旧党排挤。】
【1089年,苏轼被外放杭州,再度疏浚西湖,筑“苏公堤”。】
“看来苏轼并不是一味地支持反对新法,他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啊!”
“可惜了,这么忠心为国的臣子又被外放贬官了!”
秦始皇嬴政看着天幕,很是无语地摇了摇头,感慨地说道。
这宋朝,无论是北宋还是南宋的朝廷,都挺让人血压升高的。
【1094年,宋哲宗亲政,新党复起,苏轼被贬惠州、儋州(海南),成为北宋被贬最远的官员。】
【在惠州时,苏轼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样流传千年的诗句。】
【在儋州时,苏轼办学堂、兴教化。海南史上第一位进士,姜唐佐就是他的弟子。】
“天呐,苏轼竟被贬到那么远!”
“这个什么儋州,怕不是离中原有数千里远!”
“岭南地区荒无人烟,瘴气横生,蛇虫遍地,苏轼是怎么生存下来的?”
“太可惜了,本能成为国之栋梁,却被贬官数千里,怕是一辈子都难再回来了!”
……
春秋战国时期的古人看着天幕上呈现的宋朝地图,不由得惊呼出声。
这儋州也太远了!
在他们的认知里,楚国以南就是人迹罕至的人类禁区,是不能生存的地方。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这诗写的好啊!”
“不仅岭南人爱吃荔枝,朕的爱妃和朕也爱吃啊!”
唐玄宗李隆基不由得开始分泌口水,咽了口唾沫后,开口说道。
因为之前天幕斥责他劳民伤财,所以他停止了荔枝的供给,已经有两三年没吃过荔枝了。
因为此事,杨贵妃为此还发了不小的脾气,但是迫于天下百姓的舆论压力,最终杨玉环还是撅着小嘴把委屈咽下肚子里。
唉,怀念荔枝的味道!
李隆基咂咂嘴,心中感叹道。
【1100年,宋徽宗即位,苏轼获赦北返,途中写下《自题金山画像》。】
【我们来欣赏一下这首诗!】
【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好悲凉的一首诗!”
李白饮下一杯美酒,叹了口气,开口说道。
他在为苏轼的命运而感到悲伤,心中唏嘘不已。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官场之上,身不由已啊!”
宰相张九龄看着天幕,叹息一声,摇头说道。
若不是天幕出现,他的结局只会比苏轼更惨。
官场之上步步为营,稍不留神就是身死族灭的下场!
可是大唐的百姓需要他这样的贤相!
李林甫,杨国忠之流当权时,可是祸国殃民,百姓怨声载道。
张九龄的回归,不仅是天幕的原因,更是百姓的选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