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商业区(1/2)
现在,施工人员正在金属板表面安装从国内运来的柔性太阳能板。
根据当初的的设计图显示,这些面板能覆盖“罩子”三分之二的适装面积,预计年发电量可达1.2亿度,相当于整个商业区18%的用电需求。
穿过门口,走进“罩子”内部,凉爽干净的感觉随之而来,跟外面湿润的感受完全不同。
调温系统设置的是24c的恒定温度和60%的舒适湿度。为了符合贴近大自然节约能源消耗的理念,这里的调温系统采用的控温核心不是传统的空调,而是水冷系统。
整个夏岛的冷却水,源自5公里外的海洋。有研究表明,赤道表面的海水温度在28摄氏度到29度之间,170米深的海水,温度会下降到18c。
这些低温的水体,通过十几台大功率水泵接力泵送,源源不断到达夏岛的最高处蓄水池,然后通过自流的方式进入制冷系统的各个分支,最后通过水渠重新进入海里,形成一个大循环。
\"原理跟北方的暖气系统差不多,只不过我们送的是冷水。\"工程师老王指着管道上的仪表,跟李美华解释道。
\"海水在盘管里吸收热量后,温度会升到25c左右,然后通过专用水渠流回大海,整个过程零污染。\"
这种制冷方式比传统空调节能78%,更重要的是避免了城市里大量开空调制冷时造成的\"热岛效应\"。
当王铭洋最初提出这个方案时,有人提出管道的海水腐蚀问题,但在王铭泽和团队成员的努力下,他们改良的不锈钢合金完美解决了这个难题。
经测试和推算,管道在海水中的使用寿命可达50年以上。
在商业区街道中间的人造溪流,是这套调温系统的核心功能区。
冷水从管道出来,从高处沿着弯弯绕绕的河道流下,表面被雾化泛起的水汽被高处的风机吸走,在这个过程中带走热量。
除了这个,内部还分布着多个出风口,喷出经过海水冷却的空气,不仅能促进空气流通,还给人带来微风拂面的舒适感。
整个被笼罩起来的商业区,被设计成园林式的购物中心和街道,有假山有流水,有花有树有草有霓虹彩灯。
蜿蜒的步行道两旁是高大的棕榈树和盛开的热带花卉,假山瀑布飞流直下,锦鲤在清澈的池中游弋。
但仔细观察会发现,那些\"岩石\"其实是3d打印的仿真结构体,内部藏着照明和音响设备;而\"瀑布\"的水流速度和高度,正由隐藏的传感器根据实时湿度自动调节。
在中央的十字路口,一组全息投影装置正在播放海洋生物的3d影像——巨大的蓝鲸从穹顶游过,热带鱼群在人群中穿梭。
来这里玩闹的孩子总忍不住兴奋地伸手去抓,却只能触碰到空气中的光影。
\"这些投影仪的分辨率达到4K,配合穹顶的树脂材料,能实现真正的裸眼3d效果。\"
随行的技术人员指着设备,跟王铭洋和李美华介绍着。
\"到了晚上,显示的内容就会发生改变,整个穹顶会变成星空,甚至能模拟不同季节的天象。\"
“这些展示的内容片段,都是我们的研究人员利用大数据模型自动渲染生成的。”
王铭玥在李美华耳边轻声说着。她嘴里提到的大模型,正是王铭洋以前让郭彬带人研发的可以根据文字描述自动生成图片或者视频的数据大模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