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皇帝年少,我从安南开始挽天倾 > 第262章 重聚

第262章 重聚(1/2)

目录

他皱纹里还沾着泥土,望着那越来越近的银色洪流,腿肚子直打哆嗦。旁边的农妇早已将孩子护在怀里,缩在田埂下瑟瑟发抖——他们祖祖辈辈在林元村耕种,见过最凶的不过是山匪抢粮,却从未见过这般铁甲铮铮的阵仗。

烟尘中忽然露出一张国字脸,宋五策马奔在最前头,腰间的汗巾被风吹得猎猎作响。“宋五爷”

有认识他的村民惊呼起来,紧绷的脊背霎时松垮下去。

宋五在林元村是实打实的名人。

当年他还是个扛着锄头下地的庄稼汉时,就因一手辨识山路的本事被路过的湘王看中。

谁也没想到,这个木讷寡言的汉子进了王府,竟成了湘王宋臻最信任的心腹——虽挂着家丁的名头,却能自由出入书房,连府中采买的账目都经他过目。

村里人提起宋五,总带着几分与有荣焉的自豪,说他是“泥里长出的玉”,骨子里带着林元村人的实诚,绝做不出昧良心的事。

此刻见他勒马立在村口,田埂上的议论声渐渐松快起来。

“是老五啊,”先前攥紧木犁的老农啐了口唾沫,直起佝偻的腰,“跟着他的,准没错。”旁边的农妇也松开护着孩子的手,拍了拍衣襟上的泥土,只是望着那队银甲骑兵的眼神仍带着怯意——那些人的盔甲闪着冷光,比县太爷的轿子还要威风。

有人挠着后脑勺嘀咕:“这五爷不是在惠州城当差吗?怎么突然回来了?还带着这么多士兵,看着真威风。”

话刚出口就被同伴肘了一下:“管他呢!只要不踩坏咱的秧苗,天王老子来了也与咱无关。”

这话倒是说到了众人的心坎里。

林元村人世世代代靠着脚下的土地过活,春播秋收是天大的事,方才的惊慌大半是怕铁骑踏坏刚下种的田地。

此刻见那些骑兵沿着官道边缘行进,马蹄子连田埂边的杂草都没碰,紧绷的神经便彻底松弛下来。

一个正在给菜畦浇水的汉子直起身,远远瞅了眼宋五引着几人往村东头走的背影,又弯腰将水壶往菜根里凑。

水珠落在嫩绿的菜苗上,溅起细小的泥点,他嘴里哼着不成调的山歌,心思早飞回了自家的二亩三分地——再过几日该施追肥了,得去镇上换些菜籽饼回来。

晒谷场边,躲在草垛后的孩童们见骑兵没动,又探出小脑袋。

其中一个胆子大的捡起块泥巴,瞅着苏云旗等人的背影扔过去,却被身旁的姐姐一把拉住:“别惹事!那是宋五爷带来的客人。”

孩子们似懂非懂地点头,目光却被雅竹腰间悬着的玉佩吸引——那玉在晨光里泛着莹润的光,比村里地主家的银锁还要好看。

村口的老槐树底下,两个老婆婆坐在石凳上纳鞋底,线绳穿过布面的“嗤啦”声里,夹杂着细碎的闲谈:“看那女子的打扮,倒像是戏文里的女将军。”

“许是来寻俱家的?前几日见俱府的人买了好些红糖,说是给孩子们熬糖水。”她们的声音很轻,被风一吹就散了,手里的针线却没停,针脚细密得像田埂上的秧苗。

唯有田埂尽头的放牛娃,还骑在牛背上望着那队银甲发呆。

他手里的柳枝在牛背上轻轻敲打,心里盘算着等会儿要去问宋五,惠州城里的楼是不是真的有十丈高,比村后的虎头山还要巍峨。

直到黄牛甩着尾巴啃到了别家的麦苗,他才慌忙拽紧缰绳,把这点好奇也拽回了沾满泥土的裤腿里。

晨光渐渐爬高,雾散后的村庄浸在暖融融的阳光里。

官道上的铁骑如同一道沉默的银线,衬得田埂间的绿意愈发鲜活。

谁也没再去想宋五为何归来,更没人追问那些客人的来历——对林元村的人来说,日头正好,该下田了。

苏云旗翻身下马时,甲胄上的露珠簌簌落在青石板上。

她抬手示意雪龙骑原地待命,银甲将士们立刻列成两排,长枪拄地的声响惊得村口老槐树上的麻雀扑棱棱飞起。

“都在这儿等着。”她对身后的雪龙骑开口说道,而后便带着万俟武和雅竹向着村中走去。

苏云旗目光扫过村里错落的屋舍,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剑柄。

宋五领着他们穿过晨雾弥漫的巷道,墙根下的牵牛花刚绽开紫色的花瓣,沾着的露珠被脚步声震落。

路过晒谷场时,几个晨起的孩童正蹲在石碾旁玩泥巴,见了苏云旗的银甲还有跟在苏云旗身后的万俟武和雅竹,吓得连忙躲到草垛后,只露出双乌溜溜的眼睛偷瞄。

他们好奇的打量着四人,他们从来没有看见过如此好看的女人,他们就觉得苏云旗和雅竹就像是天上的仙女下凡一般。

跟随着宋五走在村中,这几日没有下雨,村中的泥路被太阳晒干,让四人好走不少。

“俱家在村东头,那棵老樟树底下就是。”宋五指着前方,只见雾中隐约立着座青砖宅院,院墙上爬满了绿藤,看上去比周围的院落好上不少。

刚走到院门外,便听见里面传来孩童的笑声。苏云旗的心猛地一跳,正要推门,却见一个穿着淡黄色长裙的女孩端着铜盆出来,见了他们先是一愣,随即认出宋五,连忙笑着说道:“宋五爷回来了,是要找我爹的吗?”

“快去告诉你爹,北辽的郡主来了。”宋五话音未落,里面忽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