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活学活用(2/2)
有师父在,杨云帆对这些事不用太操心,他有想法,师父大多能够帮他实现,因为师父毕竟是曾经的中医大学的校长,在科研方面,还是很有建树的,比自己强了不少,自己在这方面毕竟是野路子,看个病还行,真正的搞研究,还得靠人家这些专业的。
一个药你要想真正的上市,必须得按人家的规定来,不像杨云帆自己平时看病,用药的多少全靠他自己斟酌,根据病情的不同,用药量也会适当的增减,但是成药你必须有准确的剂量,特别像一些有毒性的药必须严格控制量,比如附子。
附子这味药性大热,味辛,甘,有毒,因为其中含乌头碱,归心,脾,肾经。此药纯阳燥热,但却是回阳救逆的第一重药,他通行十二经,能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故有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等功效,在日常的急救中,应用非常广泛,因其有毒,在炮制及配伍中要求又极其严格,所以上边对这类型的药,也是看管的重点。
但是有经验的医生,一些老专家们,常会大剂量应用此药,但是那些小医生却会严格按照规定标准来用,因为他们经验不足,不敢冒险,万一出事,一查你用药的剂量超过了标准,那么你就有责任了,所以有的时候用了药效果也不大,而那些老专家们艺高人胆大,往往能激发出此药的奇效来。
说实话,有些规定原本初衷是好的,但他却在另一个方面限制了中医师的发展,因为中医看病,本来就没有一定之规,因人而异,一人一方,甚至在病情的前后用药都不一样,剂量也会适当增减,这就看医生的水平了,一个不会活学活用的医生,他只能叫一个医者。
为什么学中医很难?而现在的好中医又那么少,这些都是制约中医发展的要素,最早先的中医都是全科大夫,不像现在分中医内科,中医外科甚至中医妇科等等,以前一个老中医几乎什么都得会,学的太多,太杂,一般人还真的学不明白,所以一个真正的好中医都得有点慧根,他有时候真的有点像玄学。
比如东北的萨满,也就是常说的跳大神,现在大多数人都认为这就是封建迷信,可在想当初他也是医术的一种,杨云帆小的时候就见到过,有人用这种医术给人看病,一个据说是被吓到了,经常六神无主的人,经过人家的医治后,竟然真的好了,其实,在我们国家,有许多地方就有类似的这种治疗办法。在杨云帆看来,这其实可能就是一种心理治疗,也就是精神暗示,西医叫做心理咨询师,或者叫心理疗法。
只不过是他的术法太夸张了,有些吓人,现在几乎看不到了,很少有人用它。
在杨云帆看来,无论是哪种治病方法儿,只要他能真正的治好病,就是好办法。另外,真正的医术应该是让患者少花钱,少受伤害,根据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药。
曾经有一个中医大夫,看了两个病人,都是同一种病症,但他开的药却各不相同,一个便宜一个昂贵,于是身边的人就问了:“为什么同一种病症,而你开的药却不同呢?”
大夫回答:“第一个人,看他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就能看出来,他应该是一个穷人,如果我给他开一些非常贵的药,他肯定承受不起,往往就不会去花这份钱买药了,那就耽误他的病情了,但是他看药比较便宜,还能治自己的病,那么他就会欣然的去买药治病,而同样另一个人,一看就是有钱人,如果你给他开那么便宜的药,他甚至会觉得,我这么有钱,怎么能给我开这么便宜的药,这能治好我的病吗?他同样也不会相信,相反,你给他开贵一点的药,他觉得匹配了自己的身份,只有这样的药才是真正治病的药,他才会认真的买药服药,病才能真正的好起来。”
通过这个事例,我们就能知道,中医看病,不只是看病,还要看人,掌握人的心理,所以说一个好的中医大夫,真要有一颗七巧玲珑心,与那些患者斗智斗勇。
这就像人学武功一样,从第一招练到最后一招,可是真正的打仗时,谁会按照你的套路走?还让你从第一招开始用吗?所以看病和他一样,要学会见招拆招活学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