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 颗粒度太粗(1/2)
第438章颗粒度太粗
频道里的设备没给足,那就去台里找。
这也不容易。
狼多肉少,资源有限。
展玉山可能也是想弥补,就给他额外又批了两台。
“太少了!”
周浩然不满足。
展玉山道:“算上之前的四台,这一共就是六台摄像机了,拍什么还不够”
周浩然淡然道:“我给导演组的方案,一共是十二台摄像机。”
“多少”
展玉山愣了一下。
“十二台啊,这我还少要了呢。”
周浩然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
展玉山皱眉道:“你要那么多摄像机干什么这不是资源的浪费吗卫视的主持人大赛,你知道有多少台摄像机才七台!”
周浩然道:“那是他们水平不行,要想制作出最好的电视栏目,就一定要全方位多角度的拍摄,才能找出最上镜的画面。”
“十二台摄像机……”展玉山深吸了一口气,心说这小子果然不一样,“你弄这么多台摄像机,要怎么用你这种栏目,有五六台摄像机,足够了!”
周浩然笑道:“一台对准观众,四台对准三个评委。其中,每个评委单独有一台,还有一台是收录多评委的全景角度。场下采访,一台摄像机就够了。台上的主持人,要一台;剩下的,从各个角度去拍摄选手在舞台上的表演。”
展玉山觉得这样太浪费,摇头道:“观众的镜头,可以提前录制好,后期剪辑进去就行。有一台摄像机,在兼顾三个评委的时候,偶尔把观众也关注到,就够了。剩下的五台摄像机,全都给舞台。”
“你这颗粒度太粗了,不行。”
周浩然一口回绝。
“颗粒度”
展玉山微微一怔。
“就是说我们做事情,不能太粗糙,得细心,得把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一台摄像机,要拍好三个评委,还要拍观众,这任务量就太大了,哪怕是经验丰富的摄像,也不可能每次都抓到最好的镜头。应该把任务拆分,让一台摄像机专门盯着一个评委,那他的一些精彩反应和表情,就不可能错过,就可以拍下来,剪到后期的正片里。”
周浩然是做互联网产品的。
就是用做互联网产品的思路,去做电视产品。就比如他接下来要搞的多版本试播、内部养蛊模式,别说现在国内的电视行业了,十几二十年后也没有过。
展玉山觉得他说的有点道理,“资源浪费太严重了。”
周浩然不同意,“看似浪费资源,其实是大大节约了资源。”
“节约”
“如果是一台摄像机负责三个评委和全场观众,后台就需要有导演不停的指挥,告诉摄像应该对准谁、去取哪片的景……这就太仓促了。导演可能决策错误,摄像可能操作失误,这就大大提高了失误率。如果一台摄像负责一个评委,那摄像的任务就轻松了,架设好机器,全程对准他就行了,所有的精彩画面全能拍下来,后期去剪就行了。后台导演的调度,也能更轻松,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舞台上。”
“嗯。”
展玉山点了点头。
周浩然笑道:“领导,我这是流水线似的工业化操作。你说的那种,得需要一个特别优秀的摄像和调度导演。我这模式就不够了,新人摄像也行,摄像机架好后,就不用动了。可以把最优秀的摄像和调度导演,都用在舞台上。这才是最大的资源节省。”
“工业化……”
展玉山听到这个词,就了解多了。
影视产业工业化,最核心的一点,就是分工很细……一个人,在一个项目里就只负责一件事,就像流水线上的工人似的,不断重复一个小流程。
重复的多了,经验就多了,动作规范了、效率也会提高。
美国影视产业的强大,就在于工业化。
以国内影视产业的特点,别说现在了,二三十年后也达不到。
就比如电视台,还都是“采编播一体化”,打造的都是精通各个环节的“全才”。可一旦变全才了,在细分领域的颗粒度就不那么细了。
颗粒度很粗,就意味着精密度不足。
周浩然就没法跟他有更多的普及了,说道:“展台,反正你得多帮忙。宋勇军不地道,都说好了过去就过去了,他还在处处针对我。”
“最多再给你加一台。”
展玉山手里的资源有限,总不能都拿出来用在周浩然身上。
“行吧,剩下的我再想想办法。”周浩然并没觉得多为难,“那个宋勇军,接下来肯定还会有小动作,要对我的工作掣肘,这事怎么办”
展玉山有些头疼,“我跟他说说。”
周浩然正色道:“《全民艺起来》,这可是一档重磅栏目……等样片制作出来,你就知道了。我可不希望有人拖我后腿。”
“有什么事情,直接来找我。”
展玉山算是给了他一个越级汇报的特权。
“那就这么定了!”周浩然也是仗着年轻气盛,“反正让我去给宋勇军做汇报,这是不可能的,这仇已经结下了。”
最后,周浩然和统筹组长夏少杰,成功从单位里拉走了七台摄像机。
夏少杰高兴的合不拢嘴。
堪称满载而归。
“那个宋勇军,也不怎么样嘛!”
夏少杰也看出来了,什么狗屁总监,都不如周制片!
周浩然正色道:“可得把设备保护好。”
“我知道,用完了,就装车拉回台里了。用的时候,再搬过去。不放在影视基地那边,要是……”夏少杰咳了一下,小心的瞟他一眼,“要是单位里能配台车,那就更方便了。”
周浩然道:“单位里有车吧那种运人运货的小面包。”
“有也轮不到咱们啊。”
夏少杰微微叹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