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内耗危害(1/2)
历史上,各大王朝灭亡的原因,无非就是两种,一内斗内耗,二外敌入侵。
说是两种,其实百分之八十的王朝灭亡,都是内部斗争引起的。
有一句话叫攘外必先安内,还有一句话叫做,内忧大于外患。
历史上,很多强盛一时的王朝,都是因为内斗问题,轰然倒塌。
强如吞并六国的煌煌大秦,在最巅峰时,因为一场农民起义...
和朝堂上李斯与赵高的相互斗法,乃至宗室之间的内耗,沦为历史的反面教材...
再如开历史倒车的死马晋,为了巩固自家江山,在中原地区,大肆分封诸王。
到了司马衷继位,朝政大权落入贾南风手中,扶持党羽,专权乱政。
赵王司马伦,以贾南风谋害太子为由,起兵造反,掀起了八王乱政的序幕。
西晋宗室诸王,连年大战,国力损耗严重,最后连洛阳都城,都被匈奴的刘汉政权攻破。
皇帝皇后,宗室权贵,被匈奴人一网打尽,衣冠南渡,西晋灭亡。
乃至后来的前秦、前燕、刘宋、北魏、北齐、北周、李唐、大辽、大元、猪明、南明等皆是因为,权利倾轧,上层内斗,最终走向灭亡...
可以说,中原王朝的历史上,农民起义并不可怕...
因为历朝历代,农民起义年年有,哪怕是英明神武的唐太宗李世民,洪武大帝猪扒扒在位期间,治下百姓起义者,也多如牛毛...
甚至就连好大喜功,穷兵黩武的隋炀帝在位时期,亦是底层沸反盈天,造反不断...
但这些底层的造反,底层的反抗,根本不被这些上层的统治者,放在眼里...
因为皇权大统,延续了上千年,早已有了一套,应对底层百姓起义造反的方法,和成熟的流程...
他们知道,底层百姓的造反,根本不能真正威胁到自身统治..
这些君主,最怕的不是百姓造反,他们最怕的是作为统治者的,上层阶级的内斗消耗...
统治阶级的内耗,权利阶层的倾轧,才是最能动摇统治根基,和自身安全的因素...
对于这些东西,李信看得云里雾里,若有所悟,似懂非懂...
但有一点,他是明白的,那就是麾下将领之间的内斗,绝对不能上升到战场上,上升到夏军的战略上来,这是绝对不能允许的。
他心中思虑着,并没有把刘豹如何,目光在二人身上巡梭。
李信沉默半晌,冷声道:“刘豹,汝擅自撤军,弃友军于不顾,导致石勒正黄旗,腹背受敌,全军覆没...”
“如今石勒当面,汝还有何话说...”
“大汗,凉州之失,臣有罪,但说我军不战而逃,却不敢苟同...”
刘豹先是老老实实的承认自己的失责,然后道:“凉州一战,臣下虽有失责,但吾部正白旗军将士,却尽到了该有的责任...”
“臣与石勒,一同进军西凉,石勒正黄旗进攻武威,臣下进军安定...”
“彼时,我等所面临的敌人,只有王国、宋建、马腾、韩遂、句滇、李文候、北宫伯玉等凉州本土叛军...”
“敌军虽众,但以八旗精锐,我军还能应付...”
“然!”说道这里,刘豹悄悄的向上瞥了一眼,继续道:“然董卓和丁原两位汉将,却突然撕毁南北协议,兵出潼关...”
“致使我军腹背受敌,正白旗一万五千将士,战死三千,伤残五千,仅余六千骑,退入北地...”
“此战我部将士,伤亡近六成,各部建制几乎被打散,将士们真的,已经尽力了...”
刘豹说着,伏地抽泣,凉州一战,他确实有些小心思,和处理不当的责任...
但要说他刘豹不战而逃,直接出卖队友,他是万万不敢认的...
因为,他知道,李信对于文武之间的,明争暗斗,只要不越线,向来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会太过苛责...
然一旦有人越线,将私下间的恩怨,牵扯到战事上来,妨碍了夏军整体战略的施行,那必然是要杀鸡儆猴的...
刘豹不想做那只鸡,是以只能绞尽脑汁,竭尽全力的,为自己辩解...
而且,凉州之战,谁都没有想到,一向与凉州叛军敌对的董卓丁原等汉军,会突然出现在战场上...
更没想到,对方敢于置南北协议余不顾,向刘豹和石勒等让人,发起进攻...
这是预料之外的战争,是夏军制定战略时,绸缪不足的结果...
而且凉州之战,刘豹虽有私心,但也确实尽到了,一名将领的责任...
毕竟正白旗,一万五千骑,面对的董卓丁原,和马腾韩遂等,近三十万大军,东南两面的进攻...
死守三日,全员将士,战损近六成,已经是尽职尽责的体现了...
试问,这个时代,有哪只军队,能够做到战损六成,还死战不退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