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7章 不如一个外系的?(2/2)
“邢运阳,歌唱时如何正确运用腹肌和横膈膜实现气息支持?”
“吸气时,通过横膈膜下沉,形成“腹式呼吸”,使气息深入肺部底部,呼气时,保持吸气肌肉群的持续发力,同时通过腹肌的收缩缓慢释放气息,形成对抗力,避免一口气泄尽。”
“叶萧,为什么歌唱强调“气息如流水”般的连贯性?”
“气息断续会导致声带振动不稳定,产生音色断裂或音准偏差,通过“叹气式吸气”保持气息流动感,配合均匀呼气,使声音线条平滑。”
“邢运阳,为什么歌唱要求“吸气深、呼气匀”?”
“深吸气能最大化......储存气息,为长音或高音提供足够动力,均匀呼气可避免声带过度紧张或漏气,确保音准稳定。”
“叶萧,如何区分“胸声”与“头声”的声带振动模式?”
“胸声的声带以全长、宽厚振动,振幅大,音质浑厚,适合中低音区,而头声的声带边缘局部振动,振幅小,音质明亮,适合高音区,两者的关键差异在于胸声依赖声带整体振动,头声依赖声带边缘振动,但两者均需声带紧密闭合。”
“邢运阳,喉头位置过高会导致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通过......类似“打哈欠”的动作放松舌根,降低喉头用如......闭口发“嗯”音引导喉头下沉。”
“叶萧,为什么高声区演唱需要强化头腔共鸣?如何操作?”
“高声区声带振动频率高、振幅小,需依赖头腔共鸣扩大音量和亮度,可以用微笑抬软腭,使声音向鼻咽腔集中,或者用“哼鸣”模拟哭声,感受眉心或头顶的震动来调节头腔共鸣的效果。”
......
尚晏不愧是声乐系的系主任,这些专业性的问题信手拈来,而且最让在场学生吃惊的是尚晏问出的这些问题的难度是逐步增高的,从简单到困难,一开始的问题他们在场的学生们也都答得出来,都是些非常基础的问题,可是后面的就......
而就在这反复的一问一答间,无数学生从一开始的好奇,渐渐的眼神中闪过些许的惊讶,崇拜,再到最后他们都满脸震惊的望向站在最前面的两个人,不对,应该是一个人。
不论是叶萧还是邢运阳都展现出了超出普通声乐系学生,准确的说是大一新生该拥有的声乐知识储备,邢运阳倒是还好,毕竟怎么说也是声乐系的,可这叶萧是什么鬼?他凭什么懂的这么多?
更加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甚至都有些不敢想的是怎么随着问题的不断变难,叶萧反而是答的更加从容的那一个?反观邢运阳的脸色竟然变得越来越难看,这是什么情况?
邢运阳一个本系的学生搞了半天还不如一个外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