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9章 雷火车(1/2)
军器总局最隐秘的东院突然传来一声震天巨响,惊起飞鸟无数。守卫们却习以为常——这已是今日第三次爆炸了。
院内,叶明抹去脸上的黑灰,检查地上扭曲的金属残骸。这次是发射管承受不住压力导致的炸膛,所幸无人伤亡。
\"第七次失败了。\"沈清翻着竹简记录,\"大秦图纸上这个'三分药室'的比例肯定有问题。\"
叶明拾起一块还发烫的铜管碎片。所谓\"雷火车\",原理是将大型箭矢架在滑轨上,箭尾绑缚火药筒,点燃后火药燃气推动箭矢飞行。
但如何平衡推力与管壁强度,成了棘手难题。
\"重新计算药室容积。\"叶明抓起炭笔在地上列式,\"假设秦朝度量衡与现在有别...\"
老赵突然插话:\"大人,我瞧这'三分'或许不是指长度。\"
他指着竹简上一处模糊符号,\"祖上传下的兵器谱里,这符号代表'径之三分',说的是管径比例。\"
叶明眼前一亮!立刻重新设计药室,以管径为基准而非绝对长度。新的铜铸发射管很快出炉,壁厚增加但重量反而减轻。
\"试射准备!\"
一支三尺长的铁头巨箭被放入滑轨,尾部火药筒引线点燃。嘶鸣声中,箭矢呼啸而出,在空中划出白烟轨迹,最终扎在三百步外的山坡上!
\"成功了!\"工匠们欢呼雀跃。
叶明却盯着远处歪斜插着的箭矢皱眉:\"射程够,但精度太差。\"十次试射,落点散布超过百步,根本无法有效集火。
沈清小跑着取回箭矢:\"你们看,箭身有螺旋状烧痕,说明在空中旋转翻滚。\"
\"需要稳定装置...\"叶明沉思片刻,突然折断一根树枝,在末端插上三片树叶抛向空中。树叶旋转着飘落,轨迹明显稳定许多。
\"尾翼!\"沈清恍然大悟,\"就像箭羽那样!\"
经过整夜修改,第一批带木质尾翼的火箭箭矢诞生了。
试射结果令人振奋——落点散布缩小到三十步内!叶明又设计出可微调角度的三片式铜尾翼,精度再提一倍。
---
军器总局的产量簿上新增了\"雷火车\"栏目,但数字增长缓慢:五日才产一架。最耗时的不是发射架,而是保证火药燃烧均匀的精加工药筒。
\"每个药筒都要手工钻孔,稍有不匀就会偏离轨道。\"老赵汇报着瓶颈,\"熟练工匠一日只能做两个合格品。\"
叶明视察工坊后做出改革:将药筒制作分解为铸坯、钻孔、打磨、测重四道工序,每道由专人负责。
又设计出简易的\"同心度检测器\",用悬垂线判断钻孔是否居中。
\"质量合格的打上标记,不合格的回炉。\"叶明举着新下线的药筒宣布,\"从今日起,日产必须达到五架!\"
压力之下,工匠们迸发出惊人潜力。到第十日,十架\"雷火车\"整齐排列在校场,每架可同时发射三支火箭。叶明亲自指挥齐射测试,三十支火箭拖着白烟覆盖远处山坡,爆炸声连绵不绝,观者无不色变。
\"装填时间多久?\"叶明问操作士兵。
\"回大人,熟练后约半刻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