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6章 耕地换工业(2/2)
那批被收押的贵族官员可还没死哦。
至于这些不愿意交出土地的中小地主和贵族,为什么通通都和武装叛乱牵扯上了关系?安义表示,我又不知道?
口供是那些被抓的官员和贵族提供的,名单也是他们说的,自己只是让人按名单抓人而已,这有什么问题?
可以说,安义依靠强悍的武力为根本,然后通过清除大贵族大地主等顶级阶层,再团结中小贵族地主,完成了对光明之域的快速整合。
而随着土地收归国有化的进程逐步完成,光明之域的居民开始逐步分到了属于自己的土地。
所以说,所有平民分配到的土地都是公有的,但是所有平民也都知道光明之域如今采取的土地政策就是如此,土地实际上可以分成两部分,即田骨和田皮。
田骨即土地拥有权,而田皮则是耕种,租借等一系列权力。
分配了土地的平民,可以将土地租出去,却没有权利买卖土地。
而随着光明之域土地问题的解决,后续的工业建设也迅速提上了日程。
此时,土地公有制的好处就体现了出来。
工业建设的第一步,土地征收问题,由于土地公有制度的出现,迅速得到了解决。
加之之前对大贵族大地主进行的抄家行动,让安义获得了海量的财富。
相比于把财富藏起来的贵族和地主,安义更加倾向于让钱流通起来。
所以这些抄家获得的巨额财富,并没有被重新融化成巨大的金块银锭,而是作为投资钱款,迅速流通到了光明之域各个地方。
从一间间各式各样的工厂,到一条条规划完毕的公路,铁路,到一座座横跨江河的桥梁码头。
依靠海量财富,安义得以在整个光明之域展开了空前规模的大基建。
而不管是大量的新建工厂,还是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众多的资金支持。
海量的工业建设和基础建设,让钢筋水泥这些建筑材料公司迅速迎来了第一波红利。
安全区的钢铁厂和水泥厂原先需要供应的,不过是几千万人口的消耗,而如今需要面对的却是十几亿人口的消耗。
哪怕光明之域人均钢铁和水泥的消耗量远小于安全区,但是架不住人口多呀。
而大量工厂的建立,自然需要大量的工人来进行生产。
光明之域大量的工厂都带有国有性质,因此对于工人的来源,安义自然也做出了一定的干涉。
首先,工厂工人的主要来源是源自于光明之域的主要平原地区。
工人来源地之所以主要为平原地区,是因为安义准备通过向平原地区的土地拥有者出资,将他们拥有的土地租赁下来,随后进行集中化的耕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