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平城赋 > 第二百二十八章 至尊可为公主择一良配

第二百二十八章 至尊可为公主择一良配(1/2)

目录

与往常一样,每至朔望之日,崔浩与高允便会在中书学授课。

中书学内,青砖铺地,檀木案几排列整齐,墙上悬挂着孔子及历代圣贤的画像,香烟袅袅中透出一派庄严肃穆。

近来,拓跋焘命高允每三日便来为他解书释疑,故此高允侍从太子的时间,明显比过去少了许多。

太子拓跋晃微觉诧怪,曾私下对左右言道:“高公近日难得一见,父皇待他倒是亲近。“

以往,父皇不是与崔浩最为亲近么?

过了年,便是太平真君九年了。平城的冬日格外漫长,直到元月里,积雪才开始慢慢消融。

宫墙上的冰棱不断落下水珠,在青石板上敲出清脆声响。

元月望日,年节的气氛犹氤氲在春雪中,一派融融喜意。

各殿门前都挂着新制的桃符,宫女们穿着崭新衣裙,在廊下穿梭往来。

这日午后,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永安前殿西暖阁的地上投下斑驳光影。

拓跋焘斜倚在隐囊上,面前摆着一张矮几。

高允跪坐在对面,背挺得笔直,双手恭敬地放在膝上。

宗爱则侍立于旁,手里捧着一个鎏金银壶,随时准备为二人添茶倒水。

“今日,给朕讲讲光武帝刘秀的臣子罢。“拓跋焘随手翻开案上的《后汉书》,书页已经有些泛黄,边角处微微卷起,显是经常翻阅的痕迹。

高允略一沉吟,从邓禹、冯异说起。

他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讲到邓禹二十四岁便为司徒时,拓跋焘不禁抚掌笑道:“朕二十四岁时,还在跟着先帝学习治国之道呢!“

高允微微一笑,依着书中所载,将二人辅佐光武中兴的事迹说得理据俱存,阐发精微。

说到冯异为人谦退,独坐大树下不争功时,拓跋焘听得连连颔首:“这般不矜不伐的臣子,正是朝廷之福。“

其后,拓跋焘忽然问道:“朕记得,光武帝有个太中大夫叫宋弘。“

闻言,高允一壁往《列传》翻去,一壁道:“是,后来,宋弘代替王梁担任大司空,被封为栒邑侯,后又改封为宣平侯。“

他的手指停在某一处:“此人乃一代名臣,博学廉正,将所得之租俸,分送给了远近亲族,自己却是家无余财了。“

拓跋焘接过《后汉书》,就着窗外光线细看一时,才评道:“不唯博学廉正,还很有原则。“

高允目光恭顺,静听不语。

“你看,宋弘本来为光武帝推荐了沛国的桓谭,但他发现桓谭竟然在皇帝面前弹奏郑卫淫声,便申责罢黜了他。“拓跋焘抬头望向殿外,目光悠远,“光武帝能成为一代圣君,光耀千秋,全赖宋弘一般的文武之臣!“

高允坐于对首,闻言微微欠身:“至尊圣明。臣以为,治国之道,首在得人。得贤臣则治,失贤臣则乱,自古皆然。“

宗爱在一旁伺候,也连忙附和道:“至尊慧眼如炬,宋弘这般忠直之臣,正是我大魏所需。“

殿内一时安静下来,只听得铜漏滴答作响。

逾时,拓跋焘又依书念道:“时帝姊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

蓦地,他的声音变得低沉,带着几分感慨:“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