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宣大总督(1/2)
第440章宣大总督
作为行动派,有了思路之后,李牧立即安排人完善计划。
迁徙地方豪强,也不是他第一个干。
早在千年前,老祖宗就实践过。
在一定时期内,效果非常明显。
打击了土地兼并,抑制了地方势力做大,巩固了中央皇权。
政策没有延续下来,那是触及到的利益集团太大,到了王朝中后期执行不下去了。
不过这些问题,在都护府完全可以忽略。
旧时代留下的余孽,在政治上没有任何话语权。
除了稳定下来的十个州府,人口迁徙有些困难外,新占领区完全可以强制执行。
收拢民心的政策,还在落实的路上,当地百姓还没有拿到土地。
虞军目前只是占领主要城市,尚未对乡下建立实质性统治。
需要等驻军就位,对地方不稳定份子展开打击之后,才会着手收拢民心。
此时迁徙人口,无疑是最佳时机。
毕竟,当地土地是有主的,分地肯定得分无主之地。
百姓对调之后,丧失了对地方影响力的地主士绅,也没了存在的意义。
收拾他们的同时,顺便还可以搂草打兔子,连丧失群众基础的宗教势力一并铲除。
不过这种事必须保密,在计划完成前,先要稳住这些既得利益者。
至于已经稳定的县府,要调整人口结构,那就只能慢慢进行。
和平年代是人口爆发增长期,尤其是都护府还分了口粮地,让百姓生活富足起来,更是加速了当地人口增长。
不过人口可以无限增长,但土地却是有限的。
村里的地已经分了下去,新生儿想要获得口粮田,那就只能举家迁徙去外地。
受乡土情结影响,家里日子能够过得去下,百姓肯定不愿意折腾。
可随着家中孩子的增多,有限的田地无法养活一家老小时,自己就会报名。
五亩地的口粮田,那是经过精心计算好的。
在没有耕牛的情况下,扣除播撒的种子后,每亩地的粮食净产量也就二三石。
平原地区略多一些,山地则更少一些。
在口粮田划分时,也进行了微调。
山区的宅基地,不会计入面积,平原地区则要从中扣除。
不过人均年收入超过十石的生活,在这年头绝对算是好日子。
卖掉三分之一的粮食,用来购买农具、食盐等生活物资,在填饱肚子之余,还有少许结余。
随着新生儿的增加,这种情况就会逐渐发生变化。
土地没有变化,家中人口不断增加,人均收入很快就会被拉下去。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过惯了吃饱饭的日子,再让他们回去饿肚子,谁也受不了。
到时候安排人引导一下,不愁没人报名。
不患寡,而患不均。
为了村里的团结,空缺出来的土地,肯定不能分下去,正好用来安置新移民。
政策坚持执行下去,数十年之后,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
……
太和殿。
“陛下,河南传来捷报,官军大破叛军联盟。
斩杀反王七人,歼灭叛军八万,俘虏叛军三十余万。
活跃在中原地区的叛军,大部分被歼灭,仅余少量残余躲入山中。
……”
听了景国良的汇报,永宁帝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困扰大虞多年的叛军,终于被镇压下去。
久违的天下太平,他等等了足足八年,终于给等到了。
好心情没有持续多久,永宁帝的眉头又皱了起来。
这么重要的消息,居然没有先上报给他这个皇帝,而是首辅直接在朝堂上说出来。
摆明是
勋贵系的势力,实在是太大了,让他这个皇帝寝食难安。
偏偏大虞朝现在,又需要这些人卖命。
内心深处,永宁帝对文官的怨念,又增加了几分。
如果不是这些家伙不争气,他也不至于把勋贵们抬起来。
万万没想到,在他眼中腐朽不堪的勋贵,居然还有这么多人才。
“兵部尽快核实战果,内阁拿出封赏方案,嘉奖有功之臣。”
永宁帝压制住情绪的说道。
甭管怎么说,
勋贵系势大,威胁到了皇权。
越是这种特殊时候,就越要慎重对待。
勋贵系将领那么多,免不了有各自的算盘,完全可以从内部分化。
唯一的问题就是,朝堂上的首辅和次辅太碍眼。
没有这两个老家伙约束,其余人威望不够,稍微施展点儿手段,勋贵系就会四分五裂。
偏偏这两个老家伙,还不知趣。
他都暗示好几次,让他们辞官滚蛋,居然一点动静都没有。
两位辅政大臣霸着位置不放手,搞得他这皇帝,也束手束脚。
不同于一众文官辅臣,这两位可是军政大权一把抓。
说句不好听,他这位皇帝的圣旨,都不一定有两位阁老的话管用。
倘若爆发正面发生冲突,多半也是他这位皇帝吃亏。
“臣等遵旨!”
被点名的一众官员齐声回答道。
看似平常的回复,对神经敏感的永宁帝来说,却是格外的刺耳。
本该互相牵制对抗的文武,现在居然达成了默契,妥妥的乱臣贼子。
恼怒之后,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尽可能的说服自己,这完全是巧合,朝堂上不会有那么多乱臣贼子。
只不过猜忌的种子种了下去,不是单纯靠理智,就能够驱逐的。
“陛下,这是内阁拟定的北疆驻守将领名单,请您御览!”
说话间,景国良把准备的好的名单,递到了皇帝面前。
“哦!
全部都是忠良之后,看来内阁是用心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