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 第805章 百日维新开始

第805章 百日维新开始(1/2)

目录

【评价D级·得一分】

……

{明白了,拿左宗棠拉分呢!}

{你就说这一分拉不拉得起来!LookigMyAss!}

{?ass?}

{左宗棠有点过于逆天了,在那个年代,而且是晚清背景下,依然可以将兵力投送到两千七百公里之外,并且打赢。}

{左宗棠是真正的危难当头的国之栋梁。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英雄。可惜,中法之战时就没了。}

{对曾国藩李鸿章的评价褒贬不一,但对左宗棠的评价基本都是正面的。}

{左宗棠的一句外交名言就是“外交无非三种方式,战、守、和,能守和能和的前提是能战。”}

{明清的败亡都有一个共同点,不是没有人才,是真的有心报国,无力回天。}

{当你在清末试图救国但是失败后你的结局:林则徐享年六十六岁,获赠太子太傅,谥号“文忠”}

{左宗棠享年七十四岁,清廷追赠太傅,谥号“文襄”,并入祀昭忠祠、贤良祠。}

{张之洞享年七十二岁,赠太保,谥文襄。}

{当你在明末试图救国但是失败后你的结局:……}

{清末是尽力局,明末是坑比局。}

……

大秦。

“这一分……”

嬴政想着那一大片疆土。

想着缺失千年又重归中国。

想着军民一体合作。

“这一分……非同小可啊。”

刘邦揣着袖子,不正经道:

“要是没那些连战连败,只这一项都够保慈禧光绪身后名了。”

“可惜,捺不住慈禧非得送大礼……”

嬴政瞥了他一眼。

“你觉得慈禧傻?”

刘邦摇摇头,认真道:

“相反,臣觉得她很聪明。”

“但太聪明了。”

“聪明过头的人脑子里是没有智慧的。”

“而治国,最不需要的就是聪明。”

嬴政眼睛一眯,手扶于腰间剑柄上。

“那你觉得寡人聪不聪明?”

刘邦发誓。

他要是李世民那通往之能,一定一脚将前一瞬的自己踹飞!

“陛下非常人也。”

“不可世间言所能概括!”

嬴政点点头。

“明白了,你骂朕不是人。”

刘邦:……

嬴政!彼其娘之!

……

大汉·宣帝时期

“清朝还是体量大啊。”

刘病已对于左宗棠的行为很有好感,至于清廷……

李鸿章就是简略代表。

“嘴里是勉图恢复,将来断不能久守,说着东南海防比西北塞防更重要。”

“心里指不定怎么想的呢。”

许平君看着天幕,对于这些什么大官小官与朝代也有了些许了解。

“都是一样的认为,西域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海疆不防,则心腹之患愈棘。”

他们主张维持新疆现状,停撤西征清军,“其停撤之饷,即匀作海防之饷”。

“但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并不耽误。”

刘病已抱着孩子,冷笑一声道:

“无非是骨头软,怕了!”

“左宗棠的做法是有道理的,根据清朝局势,若停兵节饷,自撤藩篱,则国退寸而寇进尺。”

“甲午之战在李鸿章手里打成什么样子。”

许平君不懂打仗,这话也搭不上,于是转了个话题道:

“你说,明末时期明廷该怎么操作才能活下去?”

刘病已想着崇祯骚操作就脑袋疼。

然后……

聊天群内。

『汉宣帝:@崇祯帝,咸丰怎么操作,你就怎么操作。』

『传首九边、片刀鱼脍、还有死在流军和清军手里没有人收尸……』

『你也真是够离谱的。』

……

大明。

“……嘎吱嘎吱……”

没人提朱元璋也就自己淡化了。

这有人提老朱的火气也是立刻上来了。

“他妈的!”

“丢人丢到家了!”

朱元璋脸都羞红了。

马皇后倒是看得开,安抚道:

“嘿呀,这丢什么人,谁家不出几个混账东西。”

“西汉不是也有汉成帝吗,东汉也有桓灵啊。”

“清朝那是同治早死,要不指不定出多大乱子呢。”

“别总看人家好,也看看人家坏。”

朱标在一边听得满脸怪异。

这话有毛病吗?

没毛病!

但怎么听怎么感觉哪里不对劲。

尤其是说这话的人……

娘一定是被爹带坏了!

朱元璋一边哼哼唧唧的听着,一边看着清帝们的“接力战”

他也不忍了。

『明太祖:@崇祯帝,我去你xxxxx,你个xxxxxx……』

……

大明·崇祯时期

朱由检一脸木然。

自打他的好哥哥在群里开了先例。

这里面就让那群野猪皮搞得乌泱泱乱糟糟的。

现在好了,太祖也勾出来了。

“眼不见心不烦。”

朱由检直接退出群,看着天幕。

想着汉宣帝的话,念叨着:

“是啊……朕还是太要脸了……”

“当皇帝怎么能要脸呢?”

……

大清·康熙时期

康熙掩饰性的喝水。

明太祖是厉害……

群里一段是限制两百字吧?

瞧瞧这一会儿功夫吧。

八段骂出去了。

个个都带脏字。

“明太祖的书读的还是挺好的。”

胤禛冷不丁听到这一句,摸不着头脑。但还是接话道:

“确实,虚心受教,还能举一反三。”

“若是能念上书,恐怕成就也不一般。”

康熙嗯了一声,没说话。

明太祖这骂人功夫在哪学的呢?

民间吗?

……

大清·光绪时期

光绪再一次庆幸自己的盘点还没完。

同时庆幸这锅不用自己背。

然后,天幕上浮现一句让他心惊胆战的话。

……

【制度建设:百日维新。】

【关于甲午战争之后的改革,长期存在一种固化印象,即将1898年的百日维新与甲午年的惨败直接联系起来,视百日维新为甲午之败的反思与挽救。】

【这种印象漏掉了极重要一环:1896到1898年这三年,清廷中枢其实也在推行改革,这个推行者主要是光绪皇帝。】

【百日维新是对甲午战争失败的回应,不如说是对“甲午后改革”失败的回应。】

……

大清·太宗时期

皇太极眼前一亮,随即又暗了下去。

对于皇帝的志气他表示欣慰。

但对于皇帝的结局他表示不看好。

“但凡成功,也不会有慈禧量中华之物力之言……”

布木布泰拉着他的手安慰着:

“最起码那孩子也做出努力了不是。”

皇太极扯了扯嘴角,硬憋出一句。

“也是……”

“就是希望他的努力不要像崇祯皇帝那样……”

崇祯皇帝也很努力啊。

……

【当《马关条约》签字的消息传回国内,朝野舆论哗然。】

【半数以上的封疆大吏以及一大批京官包括总理衙门、国子监、内阁、六部、翰林院等和部分宗室贵胄,或上奏朝廷,或联名上书,反对批准条约。】

【在京各省举人或参加京官领衔的上书,或单独上书,纷纷要求拒和,对清廷批准和约形成强大舆论压力。】

【台湾在京师任职的五名官员叶题雁、李清琦、汪春源、罗秀惠、黄宗鼎,联合上书都察院,强烈反对割让台湾,代表了台湾人民的心声。】

【他们表示“夫以全台之地使之战而陷、全台之民使之战而亡”,“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是为台湾五举子上书。】

【康有为联合各省举人一千三百名,举行集会,发起有名的公车上书,反对割地,主张迁都抗战。】

【而甲午战败后,光绪也痛定思痛,在看过上书之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